絹毛菊(植物)

絹毛菊(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絹毛菊是菊目,菊科的植物,別名絹毛苣,多年生草本,高3-20厘米。瘦果微扁,長圓柱狀,長6毫米,頂端截形,有多數(20-30條)粗細不等的細肋。冠毛灰色或淺黃色,細鋸齒狀,長約1厘米。

分布四川(康定、德格、色達)、雲南(中甸、德欽、麗江)、西藏舊土、雙湖、班戈、甲扎、札達、普蘭、南木林、薩噶。

花果期5-9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絹毛菊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菊目(Asterales)
  • 菊科(Asteraceae)
  • 亞科:舌狀花亞科
  • :菊苣族(Lactuceae Cass.)
  • :菊苣屬
  • :絹毛菊種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西藏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絹毛菊 多年生草本。根長圓錐形。莖直立而短,高15-30cm。葉披針形,在高大植株中長可達10cm,寬可達2.5cm,但在短小植株中,長僅2cm,寬2-3mm,葉先端急尖,基部下延為葉柄,邊緣羽狀裂或具鋸齒。頭狀花序,密集於莖端成圓柱形,通常有棕色長柔毛;總苞片長9-14mm,外層總苞片2枚,線形,內層總苞片4枚;花全部舌狀,舌片黃色而基部帶黑色,舌片先端5齒裂,筒部長3.5-6mm。瘦果長圓形,冠毛基部草黃色或近白色,長11-2mm。花果期7-9月。
本品長短不一,皺縮扭曲。根圓錐形,表面淡黃色,質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莖扭曲,表面有細縱棱,黃綠色至棕黃色或淡紫紅色,中空。葉片展開呈線形;長4~7cm,寬2~4mm,羽狀深裂,基部漸狹,向下延伸形成葉柄。花序頭狀,多數,集生莖頂,花全部舌狀,淡黃色,頂端稍帶紫紅色,具1枚絲狀苞片;管部、花葯、花柱均為黑色,冠毛褐色。氣清香,味微苦。
顯微鑑別:1.金沙絹毛菊根橫切面:木栓表皮細胞切向排列,壁栓化。皮層較寬,多裂隙,並有分散的乳汁管。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窄,導管四邊形或多邊形,徑向排列。髓小。
2.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細胞的切面壁稍增厚。皮層窄,有乳汁管。外韌型維管束排成環。韌皮部窄。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呈三角形,導管四邊形或圓形,徑向排列。髓中空。
3.葉橫切面:表皮細胞外壁增厚。柵欄組織多氣室。主脈向背面凸起,有的乳汁管破碎成腔,3~4個維管束排成1列。韌皮部窄。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稍寬,導管徑向排列。粉末鑑別:灰綠色。冠毛多見,無色,常碎斷,直徑28~69μm,頂端銳尖,壁稍厚。薄壁細胞多,無色,多邊形,壁稍厚,色素細胞多邊形或末端銳尖,黃色。導管為螺紋,梯紋或網狀,以梯紋和網紋導管為主,直徑8~30μm。

分布範圍

分布四川(康定、德格、色達)、雲南(中甸、德欽、麗江)、西藏舊土、雙湖、班戈、甲扎、札達、普蘭、南木林、薩噶。

主要價值

【炮製】 除去雜質。
【性味】 苦,寒。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乾黃水。用於食物中毒及其引起的發燒,頭痛,頭瘡,胸腔和四肢黃水病。
【用法與用量】 12~15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