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上的帝國》是一部由 [美] 白桂思所著書籍,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絲綢之路上的帝國
- 作者: [美] 白桂思
- 原作品: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A History of Central Eurasia from the Bronze Age to the Present
- 譯者:付馬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 頁數:480 頁
- 定價:88 元
- 裝幀:假精裝
- ISBN:9787521717365
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絲綢之路上的帝國》是記述從青銅時代至今的中亞歷史經典著作,了解中亞、“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參考書。
絲綢之路的興衰與中亞帝國的興衰同步。絲綢之路上帝國的歷史就是中亞各民族的歷史。人們對中亞的普遍印象是黃沙遍地,土地貧瘠,文明落後,生活在中亞地區的人靠遊牧過活,天生尚武,好勇鬥狠,能征善戰,由於惡劣的自然環境,他們被認為是飢餓的遊牧民和貪婪的野蠻人,讓周圍定居的農耕國家和民族苦不堪言。
然而實際上,中亞遊牧民族是富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群體,他們的生活非但不貧窮,反倒比周邊農耕區的百姓幸福得多,不斷有從農耕區逃往草原地區的人,對中亞的遊牧生活讚不絕口。中亞遊牧民族也並非天生好狠鬥勇,與“野蠻”毫不相干,他們熱衷於和近鄰做貿易,當受到攻擊和侮辱時,一般也會以暴易暴,這和其他民族的行為並無二致。說中亞民族是周邊國家的心腹大患則更是無中生有,相反倒是有很多史料記載,中亞民族在歷史上不斷遭受周邊民族無情的入侵。
中亞位居歐亞大陸的中心,東西南北諸多民族及其文明無數次匯聚於此,既擁有“文明的十字路口”稱號,也因此產生了貴霜文明、粟特文化等幾乎可以照亮整條陸上絲綢之路的燦爛成果。中亞是印歐人的家園故地,印歐人從這裡走向整個歐亞大陸,直到大海之濱。他們歷盡兇險,頑強守衛著自己的家園,保護自己的親人,與勢不可當的來敵抗爭到底,奠定了今日世界文明的基礎。在中世紀,中亞是世界經濟、文化和學術的中心,當時中亞人的成就點燃了現代科學、技術和藝術的火種。
本書將中亞歷史置於整個世界歷史框架之中,以全球史的視角重新審視這一地區,講述了中亞各帝國的興衰更迭,解釋了為什麼數個世紀中,儘管受到波斯、希臘、阿拉伯及其他地區文化的滲透和影響,中亞依然在東西方不斷碰撞、互動的背景下長期涌動著各種文化洪流,並引領著世界科學、藝術等領域文明的發展,一次又一次地為世界文明帶來革命。中亞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局部的、被忽視的地區,而是理解文明歷史的中心。
目錄
序章 英雄和他的朋友們
第一章 駕雙輪車的武士
第二章 貴種斯基泰人
第三章 在羅馬和漢朝的大軍之間
第四章 匈人阿提拉的時代
第五章 突厥帝國
第六章 絲綢之路、王朝更迭與秩序崩潰
第七章 維京人與契丹人
第八章 成吉思汗與蒙古征服
第九章 從中央歐亞的馬上貿易到歐洲人的海上貿易
第十章 絲綢之路斷絕
第十一章 失重的歐亞
第十二章 中央歐亞重生
尾聲
附錄一 原始印歐人及其離散
附錄二 中央歐亞古族名考
索引
作者簡介
[美]白桂思(Christopher I. Beckwith),當今久負聲望的中央歐亞研究機構——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著名歐亞研究學學家。白桂思教授是傑出的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他的興趣和主要研究方向是早期中亞史、中央歐亞和東亞人類文化語言學史、歷史語言學(主要是印歐語、藏緬語、漢語、日本—高句麗語、突厥語)、理論音韻學、類型語言學、計算語言學、學術和科學方法史。曾擔任中央歐亞研究系系主任。著有《吐蕃在中亞: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爭奪史》《修道院中的勇士:中世紀科學的中亞起源》《絲綢之路上的帝國:青銅時代至今的中央歐亞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