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帥權,一般指軍隊的最高指揮權。在近代日本特指有關用兵作戰的軍令權。《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的天皇的大權之一。1878年、1893年作為軍令機關的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先後與軍政機關的陸軍省和海軍省分離,獨立於政府(內閣)之外,直接輔助天皇行使統帥權,從而使統帥權獨立。軍令(統帥)權與國政的完全分離,為軍部控制國家政治創造了條件,1930年因批准《倫敦海軍裁軍條約》而引起的“乾犯統帥權問題”即為其開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統帥權
- 定義:軍隊的最高指揮權
統帥權,一般指軍隊的最高指揮權。在近代日本特指有關用兵作戰的軍令權。《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的天皇的大權之一。1878年、1893年作為軍令機關的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先後與軍政機關的陸軍省和海軍省分離,獨立於政府(內閣)之外,直接輔助天皇行使統帥權,從而使統帥權獨立。軍令(統帥)權與國政的完全分離,為軍部控制國家政治創造了條件,1930年因批准《倫敦海軍裁軍條約》而引起的“乾犯統帥權問題”即為其開端。
統帥權,一般指軍隊的最高指揮權。在近代日本特指有關用兵作戰的軍令權。《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的天皇的大權之一。1878年、1893年作為軍令機關的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先後與軍政機關的陸軍省和海軍省分離,獨立於政府(內...
統帥部亦稱“最高統帥部”、“最高司令部”。是一國或數國聯盟的武裝力量的最高領導和指揮機構,由最高統帥領導。主要是領導武裝力量建設,負責研究戰爭局勢和實施戰略指揮。概述 一些國家對武裝力量實施戰略領導和指揮的最高機構。又稱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通常在戰時建立。統帥部由最高統帥領導,由政治、軍事、...
《宋書·索虜傳》:“輔國將軍、 青、冀二州刺史霄城侯蕭斌,推三齊之鋒,為之統帥。” 唐陸贄《冬至大赦制》:“統帥之任,以總制戎麾。”清侯方域《重修演武廳事記代陳將軍作》:“當是時,豫州無統帥,專閫之權為重,後小安無事,漸以殺。”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他立刻就要看見 西北 戰場...
以色列 以色列總理為武裝力量統帥,戰時成立以總理為首的戰時內閣,成員有國防、外交、財政、交通和郵電等部部長。國防部長戰時可行使總司令職權。日本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是國防問題的最高領導人、軍事力量的最高統帥,代表內閣對自衛隊行使最高指揮監督權。資料來源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
最高統帥部又稱“最高總統帥部”。一般在戰時建立,是最高總統帥(最高統帥)領導的國家(國家聯盟)武裝力量的最高戰略指揮機關。歷史沿革 最高總統帥部有時在和平時期也可建立。例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和大西洋盟軍最高司令部。最高總統帥部的機構、職能和權力,可視具體條件而有所不...
統帥空調是海爾集團旗下的家電品牌,是海爾集團在網際網路背景下,戰略布局的年輕化品牌。是海爾集團繼海爾、卡薩帝之後的第三個子品牌。統帥跟海爾、卡薩帝一起共享海爾集團世界名牌的榮耀,共享海爾集團的品質、技術、售後服務等。品牌簡介 統帥是海爾集團繼海爾、卡薩帝之後的第三個子品牌,是海爾集團在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制度是指國家武裝力量統帥權、指揮權的歸屬,國家武裝力量結構,以及兵役制度。歸屬 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堅持對人民解放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的領導;軍隊中班有中共黨員,排建有黨小組,在基層連隊設立黨支部,在團以上單位設立黨委。在軍隊中設立的各級黨委是軍隊中的統一領導和團結...
“總統”對軍隊行使統帥權時,將直接下令“國防部長”,由“國防部長”責成“參謀總長”指揮軍隊。依據新的軍事體制,“國防部”下轄軍政、軍令、軍備三個體系,分別由軍政、軍備副部長、參謀總長督導。軍政體系即“國防部”,編設六個司六個室和兩個委員會。六個司是:戰略規劃司、人力司、資源司、法制司、軍法...
武裝部隊統率權,國家對全國武裝力量的管轄部署、將帥選擇任免、兵力調遣、作戰指揮、主持軍事會議等權力。解釋 屬於國家元首的職權。在總統制共和國,一般由總統擔任武裝部隊總司令,統率全國武裝力量;在某些議會君主制國家,其武裝力量統率權由內閣執掌,例如英國國王只是名義上的軍隊統帥,實際軍權操於內閣首相手中。美...
帷幄上奏,日本舊軍隊統帥權獨立的一種形式。根據《大日本帝國憲法》的規定,軍隊的統帥(軍令)權直屬天皇。1878年、1893年陸、海軍軍令、軍政機關分離後,統帥權獨立,陸、海軍的軍令機關(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可以不經政府(內閣)直接上奏天皇,受其裁決,此許可權俗稱“帷幄上奏”。1907年定為制度。後隨軍國主義...
1889年9月30日頒布的第142號《野外要務令草案》第1部分第1章第1條對已經公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的相關事項進行了補充,確立天皇對軍隊的絕對統帥權,天皇為帝國陸軍和帝國海軍的總司令,並被授予大元帥軍銜,作為大元帥身份的天皇要穿著陸軍軍服型御服,這樣就再次設立了大元帥軍銜,並以法律形式確定了該軍銜...
“竇、霍之權,振於天下,藩鎮節將,多出禁軍,台省清要,時出其門。”竇、霍之後,宦官楊志廉、第五守亮為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直至唐末,禁軍統帥權始終牢牢控制在宦官集團手中,神策軍將吏多由忠於宦官者充任。危害影響 第一使宦官集團長期控制皇權 唐朝自穆宗以後,天子多受制於宦官。穆宗以後共有九帝,...
李輔國死後,宦官程元振專權,其驕橫情狀較李輔國竟有過之而無不及。唐德宗貞元年間,宦官竇文場、霍仙鳴分別就任左、右神策軍中尉,從而把持了中央禁軍的統帥權。以典掌禁軍為基礎,唐代後期宦官權焰日熾,並上演了一幕幕逼宮弒帝的醜劇。宦官俱文珍 俱文珍是唐德宗後期重用的宦官。公元805年德宗去世後,因中風...
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旗中華民國國防力量依《中華民國憲法》第36條的規定,中華民國總統統率陸海空三軍,行使統帥權指揮軍隊,直接責成國防部部長,由部長命令參謀總長指揮執行之。 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與周邊國家,除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外,自清代與蘇俄於新疆、蒙古、東北、與英國於西藏就不斷有邊境衝突發生。
=統帥權)事項,取決於天皇(=統帥部)的決意的憲法規定,提出“統帥權乾犯問題”(依據明治憲法第12條(天皇決定陸海軍之編制及常備兵額)規定,決定國防計畫屬於天皇的大權,但作決定時按照慣例須向軍事參議院諮詢,反對者認為,政府一未經軍令部長同意,二未召開軍事參議院會議,由此侵犯了"統帥權")。
三國時期孫吳開國皇帝(229年5月23日 [126]-252年5月21日在位)、政治家、軍事統帥。 [113-114]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上書交好曹操,被漢廷任為討虜將軍、會稽太守。在張昭、周瑜等人的傾心輔佐下,孫權招賢納士,分部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