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工程師綜合能力提升與工程案例分析

結構工程師綜合能力提升與工程案例分析

《結構工程師綜合能力提升與工程案例分析》是一本2021年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利金,本書基於作者35 年的工程實踐經驗沉澱,近十年全國各地一百多場的傳道授業、答疑解惑的精華總結,通過大量經典工程實際案例分析,對規範套用過程中的疑難、熱點問題進行剖析,意在使廣大設計者全面系統掌握熟悉結構設計理念和使用方法,儘快提高分析解決複雜工程設計問題的綜合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構工程師綜合能力提升與工程案例分析
  • 作者:魏利金
  •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 ISBN:978751984414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作者35 年的工程實踐經驗沉澱,近十年全國各地一百多場的傳道授業、答疑解惑的精華總結,通過大量經典工程實際案例分析,對規範套用過程中的疑難、熱點問題進行剖析,意在使廣大設計者全面系統掌握熟悉結構設計理念和使用方法,儘快提高分析解決複雜工程設計問題的綜合能力。
全書共分12 章,包括綜述,新頒布的幾個標準及相關熱點問題解讀,《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和《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現行規範的一些疑惑及“錯誤”,如何理解規範、標準、技術措施、圖集及某些大型設計院的一些規定,對一些規範比較模糊的條款的分析及解讀,結構設計主要控制指標的合理選取問題,建築結構規則性合理界定及設計加強措施,抗震措施與抗震構造措施相關問題,關於幾種常用結構設計方法的思考,結構設計容易違反的強制性條文及解析,一些複雜問題設計方法及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內容涉及近期諸多新規範、標準,解讀通俗易懂,系統翔實,工程案例極具代表性,闡述觀點精闢,有助於相關人員全面系統理解規範、標準等實質內涵,更有助於儘快提高設計綜合能力。
本書可供從事建築結構設計、審圖、諮詢、科研人員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師生及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 章 綜述 · 001
1.1 對結構工程師繼續教育的四點建議 001
1.1.1 應以問題為主要導向進行培訓 · 001
1.1.2 應以工程案例為主要培訓內容 · 001
1.1.3 應以培養綜合決策能力為主要目標 · 001
1.1.4 應以國際和未來為大視野 · 001
1.2 合格的結構設計師應該在日常工作中特別重視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002
1.2.1 應積極主動起到全過程控制作用 · 002
1.2.2 要特別重視概念設計 · 002
1.2.3 把控好抗震、抗風設計基本概念 · 003
1.2.4 必須避免過度依賴電腦程式計算結果,必須具有完善和補充電腦程式不足的能力 · 004
1.2.5 應積極主動與各相關專業配合 · 006
第2 章 新頒布的幾個標準及相關熱點問題解讀 · 007
2.1 對新標準《建築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 50068—2018)的一些思考 007
2.1.1 執行時間與總體原則 · 007
2.1.2 主要修訂的內容 · 007
2.1.3 荷載分項係數是如何提高的 · 008
2.1.4 為什麼要提高荷載分項係數 · 008
2.1.5 新舊標準中荷載組合有哪些變化 · 009
2.1.6 分項係數對主要設計控制指標的影響 · 009
2.1.7 國家標準調整前後的荷載分項係數與國際標準對比 · 010
2.1.8 新標準強制性條文有哪些,如何正確理解 · 010
2.1.9 新標準有哪些亮點 · 012
2.1.10 《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與《建築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的關係 013
2.2 對《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築設計標準》(JGJ 450—2018)的一點思考和理解· 014
2.2.1 問題由來 · 014
2.2.2 新標準與原標準的差異 · 014
2.2.3 是新標準遺漏還是“印刷”錯誤 014
2.2.4 近些年關於養老建築設防標準的一些規定的回顧 015
2.2.5 上海市已作出明確的規定 015
2.2.6 今後執行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015
2.2.7 今後遇到標準中相互矛盾的規定如何執行 017
2.3 高強鋼筋套用的相關問題 017
2.3.1 CRB600H 高強鋼筋相關問題 017
2.3.2 世界高強鋼筋套用情況 020
2.3.3 我國建築工程常用的幾種牌號的鋼筋 020
2.3.4 CRB600H 高強鋼筋的適用範圍 021
2.3.5 CRB600H 高強鋼筋與傳統樓板鋼筋比較有哪些異同 021
2.3.6 CRB600H 高強鋼筋能否套用在人防工程板中 022
2.3.7 CRB600H 高強鋼筋支座彎矩調幅問題 022
2.4 《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 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 1499.2—2018)引起的一些思考 023
2.4.1 問題由來 023
2.4.2 新標準都有哪些主要變化 023
2.4.3 主要變化項的一些新亮點 023
2.4.4 目前設計能否採用HRB600 級鋼筋 025
2.5 如何看待《地下結構抗震設計標準》(GB/T 51336—2018) · 025
2.5.1 問題由來 025
2.5.2 標準的一些特殊要求 025
2.5.3 地下結構也有抗震變形規定了 026
2.5.4 此標準適合房屋建築工程地下結構嗎 026
2.6 關於地下車庫無樑樓蓋垮塌的一些分析思考 026
2.6.1 問題由來 026
2.6.2 事故原因分析及處理結果 028
2.6.3 幾個車庫垮塌典型案例 028
2.6.4 是無樑樓蓋結構體系問題嗎 030
2.6.5 今後設計無樑樓蓋應注意的問題 031
2.6.6 對於有柱帽的無樑樓蓋是否需要加暗梁 031
2.6.7 作者對地庫覆土層無樑樓蓋的建議 031
第3 章 《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與《建築抗震設計規範》 033
3.1 第五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相關問題解析 033
3.1.1 近幾年世界地震發生情況 033
3.1.2 我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編制歷史 033
3.1.3 地震動參數區劃圖防控風險作用 035
3.1.4 新版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實施的重大意義 035
3.1.5 第五代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的幾個亮點 035
3.1.6 北京地區主要變化 · 036
3.1.7 不同場地類別特徵周期選取 · 037
3.2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10,2016 年版)相關問題解析 038
3.2.1 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 · 038
3.2.2 《抗規》與《地震區劃圖》動參數的對應關係 · 038
3.2.3 《抗規》附錄A 與《地震區劃圖》附錄C 查出的地震動參數不一致時,如何處理 · 038
3.2.4 工程場地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和特徵周期如果按坐標查詢《地震區劃圖》附錄A 與按《地震區劃圖》附錄C,發現結果不一致時應如何選取 040
3.2.5 目前結構設計是否需要考慮場地類別對地震動參數進行調整 · 040
第4 章 現行規範的一些疑慮及“錯誤” · 042
4.1 正確合理理解套用規範 042
4.1.1 設計師如何避免“過度教條”或“過度機械”使用規範 · 042
4.1.2 規範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對設計者的要求又是什麼 · 042
4.2 現行規範套用中發現的一些“錯誤”及理解偏差 043
4.2.1 2016 版《抗規》主要修訂條款解讀 043
4.2.2 2016 版《抗規》還未修訂的幾個問題 046
4.2.3 《高規》的一些印刷錯誤 048
4.2.4 《高鋼規》(JGJ 99—2015)5.4.2 公式印刷錯誤 · 049
4.2.5 《荷載規範》(GB 50009—2012)印刷錯誤 049
4.2.6 《地基處理規範》(JGJ 79—2012)印刷錯誤 · 050
4.3 如何正確理解規範用詞的實質內涵 051
4.4 規範正文與條文說明、各種手冊、指南、構造措施圖集、標準圖集如何正確套用理解 051
第5 章 如何理解規範、標準、技術措施、圖集及某些大型設計院的一些規定 · 053
5.1 關於結構高寬比合理認定問題 053
5.2 關於《技術措施(混凝土結構)》2009 版第2.6.5 ? 1 條的正確理解問題 · 055
5.3 關於地下結構外牆土壓力計算問題的思考 055
5.4 《抗規》關於無樑樓蓋的規定有一條被多地誤解 · 056
5.5 某市審圖機構對設計單位提出共性問題的答覆 058
第6 章 對一些規範比較含糊的條款的分析及解讀 · 060
6.1 如何正確理解規範條文和條文說明,把握規範用詞 060
6.2 如何正確理解《抗規》第3.3.3 條(強條) · 060
6.3 如何正確理解《抗規》第3.4.1 條條文說明的表1 中周期比大於0.9 061
6.4 如何正確理解《抗規》第3.4.4 條1 款規則性判斷問題 · 061
6.5 如何正確理解《抗規》第3.4.4 條2 款不規則地震剪力放大問題 061
6.6 如何正確理解《抗規》第3.10.3 條(強條) 061
6.7 如何正確理解《抗規》第4.1.8 條(強條) · 062
6.8 如何正確理解《抗規》第6.1.1 條條文說明:框架 ? 核心筒結構中“部分”一詞 063
6.9 如何正確理解《抗規》第6.1.2 條表6.1.2 中數據不連續的問題 · 063
6.10 如何正確理解《抗規》第6.3.1 條規定:“框架梁的截面寬度不宜小於200mm 對於剪力牆跨高比不小於5 的連梁” 064
6.11 如何正確理解《抗規》第 6.3.4 條:“對框架結構梁縱向鋼筋直徑不應大於矩形截面柱在該方向尺寸的1/20” · 064
6.12 如何理解《抗規》與《高規》中提到的關於規定水平力問題 · 064
6.13 《抗規》《砼規》《高規》都有這個規定,但表述有差異 065
6.14 關於鋼筋材料代換《抗規》與《砼規》表述不一樣 · 066
6.15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可只在基礎範圍內布置,請問這個要求對基礎剛度是否有要求 · 066
6.16 對濕限性黃土地基,採用複合地基處理時,地基墊層材料如何選取 · 068
6.17 對於地基處理(CFG)如果處理檢測單樁承載力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應如何處理 · 068
6.18 關於兩種或兩種以上處理技術同時採用時地基狀態的檢驗方法 · 069
6.19 關於複合地基單樁複合地基靜荷載試驗與單樁靜載荷試驗結果不一致的處理方法解析 · 069
6.20 《高規》第4.3.3 條規定中偶然偏心距0.05 能否有條件放鬆 070
6.21 結構計算如何合理選擇雙向地震作用的問題 · 071
6.22 建築的場地類別是否會因建築採用樁基、深基礎或多層地下室而改變 · 071
6.23 關於場地特徵周期及場地卓越周期問題 · 073
6.24 關於場地特徵周期合理取值問題 · 075
6.25 關於商業建築抗震設防分類的合理界定問題 · 078
6.26 工程抗浮設防水位合理確定及應特別注意的一些問題 · 082
6.27 地坑肥槽填築新技術“預拌流態固化土填築技術”介紹及工程案例 083
6.28 抗浮驗算是非強條,但審圖給開了一個“強條”,合理嗎 086
6.29 關於地下水腐蝕性等級及相關問題的解讀 · 086
6.30 《高規》第10.6.3 條:上部塔樓的綜合質心與底盤結構質心距離不宜大於底盤相應邊長的20%,那么上部質心如何計算,底盤質心是指哪一層質心 · 088
6.31 關於薄弱層樓層剪力增大係數取值各規範有何異同,設計如何執行 · 089
6.32 關於“軟弱層”與“薄弱層”相關問題 · 089
6.33 若遇到新版規範未涵蓋的結構體系應如何對待 · 090
6.34 對於框架 ? 剪力牆和框架 ? 核心筒結構進行關於0.2v0 的樓層剪力調整時,可否設定上限 · 091
6.35 大跨度框架結構如何界定,如何確定其抗震等級及如何加強抗震設計的問題 · 091
6.36 框架核心筒結構是否可以僅外框設定框架梁,內部不設定梁 · 092
6.37 現行規範對於框架核心筒沒有規定底部框架承擔傾覆力 · 094
6.38 關於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按T 形截面梁計算相關問題 · 095
6.39 關於次梁搭接在框線架樑上時邊梁受扭問題 · 098
第7 章 結構設計主要控制指標的合理選擇問題 · 100
7.1 合理正確控制結構的變形驗算相關問題 100
7.1.1 結構設計為何要控制結構的水平變形 · 100
7.1.2 日本對位移控制的解釋 · 100
7.1.3 國標規範對結構的變形是如何規定的 · 100
7.1.4 幾個地方標準對層間位移的補充規定 · 102
7.1.5 地方標準對層間位移放鬆符合國家編制標準的要求嗎 · 104
7.1.6 回顧以前規範對層間位移角的限值情況 · 104
7.1.7 國外規範對建築結構水平位移是如何規定的 · 105
7.2 合理控制結構扭轉周期比相關問題 106
7.2.1 現行規範的規定 · 106
7.2.2 控制扭轉周期比的目的 · 106
7.2.3 多層建築是否也需要控制扭轉周期比 · 107
7.2.4 高層建築是否需要控制扭轉周期與第二平動周期比 · 107
7.2.5 某些地方要求控制結構平動周期與第二平動周期的比值是否有必要 · 107
7.2.6 對於複雜連體、多塔樓等結構周期比驗算應注意哪些問題 · 108
7.2.7 多層建築是否可以允許出現周期為扭轉周期 · 108
7.3 關於高層建築穩定性控制相關問題 111
7.3.1 為何要控制結構整體穩定 · 111
7.3.2 如何正確控制結構整體穩定性驗算 · 111
7.3.3 合理套用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 112
7.4 哪些建築需要進行施工及使用階段沉降觀測 113
7.4.1 規範是如何規定的 · 113
7.4.2 如何合理理解規範的這些規定 · 114
7.4.3 岩石地基基礎是否依然需要沉降觀測 · 114
7.4.4 建築沉降穩定的判斷標準 · 114
7.4.5 結構設計說明如何要求沉降觀測 · 115
7.5 關於建築風洞試驗相關問題 115
7.5.1 哪些工程需要做風洞試驗 · 115
7.5.2 風洞試驗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 116
7.5.3 作者主持的幾個工程案例簡介 · 116
7.6 規範對混凝土結構裂縫計算荷載取值、裂縫寬度合理控制問題 117
7.6.1 混凝土結構計算裂縫時,荷載取值及受力特徵係數有何變化 · 117
7.6.2 合理套用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 117
7.6.3 混凝土結構裂縫寬度計算公式的適用範圍 · 118
7.6.4 《砼規》與《水工規範》《橋樑規範》受彎構件裂縫計算對比 119
7.6.5 國外對混凝土結構裂縫的一些規定 · 119
7.7 抗震設計時,抗震牆如何合理考慮連梁剛度折減問題 120
7.7.1 抗震設計時,剪力牆連梁為什麼要考慮折減,新規範如何規定 120
7.7.2 如何理解新版規範規定:計算位移時,剪力牆連梁剛度可不折減 120
7.7.3 抗震設計時,如遇剪力牆連梁剪壓比超限,一般應如何處理 121
7.8 關於消防車荷載問題 126
7.8.1 消防車荷載如何考慮覆土厚度影響問題 126
7.8.2 遇到特殊情況如何合理選擇消防車荷載 126
7.8.3 關於消防車荷載分項係數的取值問題 130
7.9 關於山坡建築結構基本風壓取值問題 131
7.10 計算大型雨篷等輕型屋面結構構件時,除按《荷載規範》規定需要考慮風吸力之外,是否還需要考慮風壓力的作用 · 132
7.11 《地規》對獨立柱基礎設計有哪些調整補充 134
7.11.1 《地規》規定做了哪些調整 134
7.11.2 關於錐形基礎與階梯基礎經濟性對比分析 134
7.11.3 關於柱下獨立基礎底板配筋計算應注意的問題 135
7.11.4 針對《地規》對獨立基礎抗剪下規定的討論 136
7.12 結構設計處理主樓與裙房之間沉降差異的常見方法有哪些 · 141
第8 章 建築結構規則性合理界定及設計加強措施 143
8.1 建築結構規則性相關問題 143
8.1.1 建築規則性概述及規範界定問題 143
8.1.2 建築結構產生扭轉效應的原因 144
8.2 合理界定建築結構平面規則性應注意的問題 145
8.2.1 《抗規》是如何判定平面規則性的 145
8.2.2 《高規》是如何界定平面規則性的 153
8.2.3 補充幾個地方標準對不規則性的界定 155
8.3 豎向不規則如何合理界定 162
8.4 結構設計應區別對待不規則建築,結合工程規則程度採取相應加強措施 164
8.4.1 對不規則結構進行抗震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概念問題 164
8.4.2 對於不規則的建築結構,結構抗震設計應進行哪些計算及內力調整 165
8.4.3 對平面規則性超限的建築有哪些抗震計算特殊要求 167
8.4.4 對立面不規則超限建築有哪些抗震計算特殊要求 171
8.4.5 不規則建築結構應採取哪些抗震措施與抗震構造措施 175
第9 章 抗震措施與抗震構造措施相關問題 179
9.1 要正確區分抗震措施和抗震構造措施 179
9.2 對於高度分界數值的不連貫問題如何把控 182
9.3 用案例說明關於高度“接近”的問題 182
9.4 關於部分框支抗震牆的補充說明 183
9.5 高度小於 60m 的框架 ? 核心筒結構為何可以適當放鬆抗震等級 185
9.6 用工程案例說明,如何正確理解和掌握裙房抗震等級不低於主樓的抗震等級問題 186
9.7 幾本規範對地下一層的抗震等級認定有差異,設計如何把控 189
9.8 嵌固端以下抗震等級相關問題說明 190
9.9 不同規範對帶有裙房結構抗震等級認定差異設計如何把握 · 192
9.10 不同規範對主樓帶有裙房時加強區高度的認定有哪些異同,設計如何把握 194
9.11 對於8 度區抗震等級已經是一級的丙類建築,當它為乙類建築時,抗震措施按9 度查表仍然為一級,這時兩個一級是否完全相當 194
9.12 《抗規》規定“建設場地為Ⅲ、Ⅳ類時,0.15g 和0.30g 的地區,宜分別按抗震設防烈度8 度(0.20g)和9 度(0.40g)時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築的要求採取抗震構造措施”是否意味著抗震設防類別為“乙類”的建築應提高兩度採取抗震構造措施 195
9.13 框架 ? 剪力牆結構中,哪些情況下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應按框架結構確定 195
9.14 抗震設防類別為乙類的建築抗震等級如何確定 · 195
9.15 剪力牆結構中少量或個別柱,抗震等級如何確定 · 196
9.16 確定建築抗震等級時,如果遇到地下室頂板不能作為上部結構嵌固端時,那么建築物的高度該如何確定,是由室外地面算起還是由嵌固端算起 · 196
9.17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非抗側力構件,如框架結構中的一些樓面梁、大開間剪力牆結構中的一些進深梁等是否有抗震等級 196
9.18 一般的框架 ? 剪力牆中剪力牆的抗震等級要比柱要求高。8 度時,板柱 ? 抗震牆結構中為什麼柱的抗震等級卻比抗震牆的抗震等級高 197
第10 章 關於幾種常用結構分析方法的思考 198
10.1 常用結構分析方法解析 198
10.1.1 彈性分析方法 198
10.1.2 塑性內力重分布分析方法 199
10.1.3 彈塑性分析方法 200
10.1.4 塑性極限分析方法 201
10.1.5 試驗分析方法 201
10.1.6 有限元分析法 202
10.2 各種分析方法小結 203
10.2.1 彈性分析方法 203
10.2.2 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203
10.2.3 彈塑性分析方法 203
10.2.4 塑性極限分析方法(塑性分析法或極限平衡法) 204
10.2.5 試驗分析法 204
10.3 現行規範之外的幾種計算方法 205
10.3.1 補充計算方法之一 205
10.3.2 補充計算方法之二 205
第11 章 結構設計容易違反的強制性條文及解析 207
11.1 強制性條文概況 · 207
11.2 荷載及設計參數選擇有誤 · 210
11.3 設計指標不滿足規範要求 · 215
11.4 建築地基基礎方面的一些問題 · 216
11.5 砌體結構工程 · 219
11.6 混凝土結構工程 · 222
11.7 鋼結構工程 · 225
第12 章 一些複雜問題設計方法及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228
12.1 關於獨立柱基礎 防水板人防荷載選取問題分析 228
12.1.1 國標的規定 228
12.1.2 《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結構(防空地下室)》(2009 年版)的規定 228
12.1.3 北京《平戰結合人民防空工程設計規範》(DB 11/994—2013)的規定 229
12.1.4 獨立柱基礎 防水板人防荷載選取的建議 229
12.2 再談主樓裙樓一起時主樓基礎深度修正相關問題 · 229
12.2.1 主樓帶有大底盤裙房(或地下建築)時,需要結合裙房基礎深度、基礎形式區別對待 229
12.2.2 當地下水位在筏板基礎以上時,計算超載是否需要考慮扣除水浮力問題 231
12.3 鋼筋混凝土井字梁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 232
12.3.1 井字梁結構的特點 232
12.3.2 井字梁結構的設計基本原則 232
12.3.3 井字梁截面尺寸的確定應注意的問題 233
12.3.4 井字梁結構的布置基本原則 233
12.3.5 井字梁的配筋應注意的問題 234
12.3.6 採用計算軟體與查靜力計算手冊兩種計算方法的問題 234
12.3.7 工程案例分析說明 235
12.4 關於筏板基礎配筋計算相關問題 · 236
12.4.1 在計算筏板基礎配筋時,如果地下水位在筏板以上,是否需要考慮地基淨反力與水浮力同時組合問題 236
12.4.2 對地下水位以下帶樁基的防空地下室,底板荷載組合中為何應計入水壓力 236
12.4.3 遇到特殊情況的思考 237
12.5 柱軸壓比計算時有些情況下程式為何沒有採用軸力計算 · 237
12.5.1 柱在計算軸壓比時,有時程式中並沒有採用軸力計算 237
12.5.2 相關規範的規定 238
12.5.3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 238
12.6 關於框架梁是否考慮受壓鋼筋問題 238
12.6.1 工程設計發現的“異常”情況 238
12.6.2 作者對這種“異常”現象的分析結論 239
12.7 關於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T 形截面梁設計相關問題 · 239
12.7.1 相關規範的規定 239
12.7.2 目前程式是如何處理的 239
12.7.3 用工程案例分析程式的兩種計算方法 240
12.7.4 採用手算驗證程式計算結果 240
12.7.5 關於按T 形截面計算,梁構造配筋問題 241
12.7.6 對按T 形截面梁設計與構造的建議 242
12.8 框架梁配筋超過2 排時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 243
12.8.1 如果設計不關注鋼筋排數,而直接按程式計算結果配筋,是有安全隱患的 243
12.8.2 目前程式是如何處理的 243
12.8.3 通過這個問題作者對設計師建議及提醒 244
12.9 框架梁底部鋼筋到底有沒有配筋率?程式是如何默認的 244
12.9.1 混凝土結構梁設計的基本概念 244
12.9.2 少筋梁、適筋梁、超筋梁概念 244
12.9.3 現行程式對梁的跨中正鋼筋配筋率的規定和依據 245
12.9.4 對程式改進的建議和意見 245
12.10 關於次梁搭接在框線架樑上時,邊梁受扭問題 246
12.10.1 工程界常用的幾種處理方法 · 246
12.10.2 《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的建議 246
12.10.3 次梁搭接在框線架樑上的建議 · 247
12.11 關於剪力牆邊緣構件配筋相關問題 247
12.11.1 規範的規定及存在的問題 · 247
12.11.2 平面表示法圖集G101 ? 1 是如何給出做法的 252
12.11.3 目前工程界的兩種做法利弊談 · 252
12.11.4 目前軟體是否可以計算考慮牆體水平筋替代部分邊緣構件箍筋 · 253
12.11.5 考慮牆體水平筋替代部分邊緣構件箍筋的構造要求 · 254
12.12 關於大跨屋蓋鋼結構抗震措施及計算相關問題 255
12.12.1 規範規定有哪些 · 255
12.12.2 《建築結構專業技術措施》要求計算考慮的荷載工況 256
12.12.3 大跨屋蓋建築抗震設計的地震作用應如何取值 · 256
12.12.4 抗震驗算的特殊要求 · 256
12.13 關於柱、牆軸壓比相關問題 257
12.13.1 現行規範對構件的規定 · 257
12.13.2 為何軸壓比計算公式中沒有考慮鋼筋的貢獻,而在混合結構型鋼混凝土柱中卻可以計入型鋼的貢獻 · 259
12.13.3 為何設定芯柱或配置井字複合箍等方式可以增大軸壓比限值 259
12.13.4 疊合柱為何僅考慮鋼管外鋼筋混凝土的軸壓比 259
12.13.5 剪力牆軸壓比為何用重力荷載代表值,且不考慮地震工況 261
12.13.6 牆、柱軸壓比計算還能考慮活荷載折減嗎 262
12.14 關於計算框架梁考慮“剛域”問題的討論 262
12.14.1 為何計算需要考慮剛域 262
12.14.2 框架梁考慮“梁端剛域”對結構是偏於安全還是不安全 262
12.14.3 是否可以同時考慮柱端剛域與梁端剛域對結構的影響 264
12.15 關於混凝土結構溫度伸縮縫設定及相關問題 265
12.15.1 規範是如何規定的 265
12.15.2 儘管現行規範用詞為“可”比原規範“宜”有所放鬆,但仍需注意 · 265
12.15.3 採取哪些措施可以適當加大伸縮縫間距 266
12.15.4 超過規範規定的伸縮縫長度就應進行溫度應力分析計算嗎 266
12.15.5 某住宅工程超長引起樓板開裂各方爭論焦點 267
12.15.6 解決溫度伸縮縫超長採用膨脹纖維抗裂劑問題的建議 268
12.16 關於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的連線方式選擇問題 270
12.16.1 現行規範有哪些規定 270
12.16.2 工程界常用的幾種焊接方式 271
12.17 部分框支轉換結構轉換次梁不可避免時如何加強 271
12.17.1 規範是否有規定 271
12.17.2 對轉換次梁設計提出的建議 272
12.18 高層建築設定轉角窗時,結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272
12.18.1 工程現狀及規範要求 272
12.18.2 《技術措施》對角窗有何規定 272
12.18.3 《建築物抗震構造詳圖》又是如何規定的 273
12.18.4 如何合理界定角窗的工程案例 274
12.19 剪力牆受拉是否要控制拉應力不大於2ftk · 277
12.19.1 《超限審查要點》的規定 277
12.19.2 非超限高層建築是否需要控制剪力牆拉應力水平 277
12.19.3 關於拉應力的計算方法及控制方式討論 278
12.19.4 《超限審查要點》給出“平均名義拉應力”的原因 279
12.20 抗震等級一、二級的型鋼混凝土框架柱的軸壓比限值要求要比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軸壓比還要嚴的問題 280
12.20.1 規範是如何規定軸壓比的 280
12.20.2 型鋼混凝柱軸壓比比鋼筋混凝土柱提高的原因 280
12.21 樑上起柱到底是否需要設定附加箍筋和附加吊筋 281
12.21.1 規範的規定 281
12.21.2 建議設計者注意的幾個問題 282
12.22 部分框支剪力牆轉換層上一層剪力牆常遇超筋問題怎么辦 284
12.22.1 超限情況及原因分析 · 284
12.22.2 建議的處理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 · 284
12.23 關於無樑樓蓋抗沖切箍筋的合理配置 284
12.23.1 規範及構造圖集的規定 · 284
12.23.2 關於無樑柱帽抗沖切附加筋設計建議 · 288
12.24 山地建築結構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88
12.24.1 山地建築的概況及其特殊性 · 288
12.24.2 結合工程經驗提出一些建議 · 289
12.24.3 建築物基礎設定在不同標高應注意的問題 · 295
12.24.4 不等高基礎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 · 297
12.24.5 關於“有限”土壓力計算問題 · 298
12.25 關於結構計算時“嵌固端”相關問題 299
12.25.1 嵌固端的作用和意義 · 299
12.25.2 滿足嵌固端的剛度比條件 · 299
12.25.3 如果主樓投影範圍地下一層的抗側剛度已經滿足地上一層的嵌固條件時,相關範圍是否可以採用無樑樓蓋 · 300
12.25.4 作為嵌固端的樓板開洞或主樓四周有部分下沉廣場時 · 300
12.25.5 主樓首層底板頂與周邊相關範圍地下室有高差時,如何確定嵌固端部位 · 301
12.25.6 無地下室時,如何確定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 · 302
12.26 大底盤多塔結構設計相關問題設計的把控 303
12.26.1 如何合理認定大底盤多塔結構 · 303
12.26.2 大底盤多塔結構分析計算需要注意的問題 · 303
12.26.3 多塔樓高層建築結構應符合的要求 · 303
12.27 地下室頂板或裙房頂板上,局部單獨設有兩層及兩層以上框架房屋(非電梯、樓梯間),其框架柱支承在地下室頂板或裙房頂板的樑上,那么這些梁是否設計為轉換梁 304
12.28 地下建築抗震設計的地震作用應如何考慮?抗震驗算有哪些特殊要求 305
12.28.1 地下建築抗震設計的地震作用應如何考慮 · 305
12.28.2 抗震驗算的特殊要求 · 305
12.29 結構分析採用時程分方法在抗震設計中的作用及套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305
12.29.1 結構分析採用時程分方法在抗震設計中的作用 · 305
12.29.2 套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 306
12.30 複雜連體結構空中連廊結構形式及其連線方式的把握 310
12.30.1 空中連廊與兩側主體連線方式的合理選擇與分析 · 310
12.30.2 連線體與主體結構間常用支座介紹 · 316
12.31 單樁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承載力設計值、特徵值關係問題 319
12.31.1 關於樁承載力取值概論 · 319
12.31.2 承載力特徵值到底是什麼 320
12.31.3 為什麼地基設計要採用標準值而不採用帶分項係數的設計值 320
12.31.4 不同值的取值原則 320
12.32 墩基礎與樁基礎的異同及墩基礎計算問題 320
12.33 關於複合地基處理CFG 相關問題 · 321
12.33.1 何為CFG 樁複合地基 321
12.33.2 滿足什麼條件筏板基礎下才可以滿堂均勻布樁 321
12.33.3 基底壓力不滿足整體壓力均勻分布,但滿足局部均勻分布時,
CFG 布樁應注意的問題 322
12.33.4 如何正確選擇樁端持力層,CFG 樁複合地基是否必須選用摩擦型樁 · 324
12.33.5 關於複合地基面積置換率公式的適用性 325
12.33.6 關於複合地基承載力抗震驗算調整係數問題 327
12.33.7 主體設計單位對複合地基設計單位應提出哪些要求 331
12.33.8 設計應關注CFG 樁複合地基檢測的幾個問題 331
12.33.9 複合地基布樁需要注意的問題 332
12.34 旋挖樁與沖孔樁的合理選擇問題 334
12.34.1 旋挖樁與沖孔樁異同點有哪些 334
12.34.2 旋挖樁與沖孔樁適用地層 334
12.34.3 旋挖樁與沖孔樁成孔方式及施工速度 334
12.34.4 旋挖樁與沖孔樁清渣方式及成樁質量 335
12.34.5 旋挖樁與沖孔樁護筒埋設及擴底問題 335
12.34.6 旋挖樁與沖孔樁混凝土充盈係數 335
12.34.7 旋挖樁與沖孔樁對持力層判定 335
12.34.8 旋挖樁與沖孔樁單樁承載力 335
12.34.9 旋挖樁與沖孔樁環境保護及淤泥排放 336
12.34.10 旋挖樁與沖孔樁施工過程中噪聲及行走 336
12.34.11 套用工程案例 336
12.35 關於強夯及強夯置換在地基處理中的套用相關問題 338
12.35.1 強夯法及強夯置換法概述 338
12.35.2 強夯工藝概述及特點 338
12.35.3 強夯置換法工藝特點 340
12.35.4 工程案例 341
12.35.5 關於採用強夯處理地基振動對鄰近建築物影響問題 342
12.35.6 對於採用強夯地基處理的建議 343
主要參考文獻 34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