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內非倫理行為人際傳導的社會學習機理研究

組織內非倫理行為人際傳導的社會學習機理研究

《組織內非倫理行為人際傳導的社會學習機理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洪雁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組織內非倫理行為人際傳導的社會學習機理研究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洪雁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在構建和諧社會和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過程中,如何有效控制和徹底根除各類組織內部不斷產生的非倫理行為已經成為我國政府、學術界和社會公眾持續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本項目聚焦我國各類組織內部普遍存在的非倫理行為人際傳導現象,紮根我國本土的社會道德規範和員工行為特徵,整合管理學、社會學、犯罪學和心理學等不同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探索道義公平和影響策略與社會學習過程的內在聯繫,綜合運用案例研究、深度訪談、模擬實驗、問卷調查和縱向追蹤研究等方法並進行交叉驗證,全面剖析組織內部領導和同事的非倫理行為影響員工非倫理行為的社會學習機理。本項目提供的符合中國組織實情的理論和實證研究結果豐富和拓展社會學習理論和組織內非倫理行為理論體系,在此基礎上針對性設計的人力資源管理干預策略有助於有效控制和徹底根除組織內部存在的非倫理行為,從而為我國各類組織的健康持續發展以及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構建和諧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結題摘要

當前全球組織和工作倫理危機頻發,工作場所員工非倫理行為廣泛存在於各類組織中,並對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危害,成為組織管理理論界與實務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就我國近幾年的管理實踐而言,工作場所員工非倫理行為越來越有必要在我國社會文化和組織情境下進行深入探討,但至今國內仍較少有研究涉及這一議題。大量傳統研究基於孤立的、靜止的視角分析個體員工非倫理行為產生的原因,忽視了非倫理行為在組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的互相影響和人際傳導性。因此,本項目紮根我國本土的社會道德規範和員工行為特徵,全面剖析組織內部領導和同事的非倫理行為影響員工非倫理行為的社會學習機理。 圍繞著“組織內非倫理行為如何發生人際傳導”這個核心問題,本項目重點開展了以下研究:首先,探討組織中非倫理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對不同類型進行劃分,以及解決具體的測量問題。採用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式,系統識別了非倫理行為各種具體的表現形式。其次,剖析組織內非倫理行為在團隊層面的人際傳導與作用機理。通過領導-員工配對調查採集數據,剖析領導行為對團隊效能的影響。運用計算機仿真方法模擬現實社會網路結構及關係演變,據此探究團隊網路特徵對非倫理行擴散的影響機制。基於人際交換關係視角,探究領導-部屬交換和團隊-同事交換在道德認同影響任務績效過程中的中介作用。最後,考察組織內工作倫理問題引發的員工在個體層面和團隊層面上的各種不同工作表現。 研究結果表明,非倫理行為從員工、領導、組織的不同角度看,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具體形態。任何個體都嵌入在各種社會網路之中,其行為往往容易受到這些社會網路中其他個體的行為的影響。在任何組織內部,員工的行為不可避免地會受其領導和同事的行為的影響。據此,組織內非倫理行為的人際傳導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從領導到其下屬的縱向傳導;二是在不同員工之間的橫向傳導。組織內部員工因上司施壓而實施非倫理行為的現象比較普遍,當下屬的非倫理行為可以給整個組織和領導個人帶來利益時,領導往往會鼓勵或施壓下屬實施非倫理行為。社會網路的密度和強度對團隊內非倫理行為擴散有正向作用,而團隊規模調節這一正向關係。本項目採用問卷調查、仿真模擬、準實驗等多種研究方法,系統揭示了非倫理行為的發展過程,特別是非倫理行為不同具體表現形式對組織績效和員工行為的影響,深化了非倫理行為相關研究,為我國各類組織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