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末と革命のロシア・ルネサンス

終末と革命のロシア・ルネサンス

《終末と革命のロシア・ルネサンス》是岩波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亀山郁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終末と革命のロシア・ルネサンス 
  • 作者:亀山郁夫
  • 出版時間:2009年5月15日
  • 出版社:岩波書店
  • 頁數:420 頁
  • ISBN:9784006021504
  • 裝幀:文庫
  • 叢書:岩波現代文庫·文芸
內容簡介
20世紀初的俄羅斯出現了被稱為“俄羅斯先鋒派”的文學復興。本書以馬雅可夫斯基、梅耶荷德等12位參與這場運動的藝術家為對象,深入探討了對“革命”的熱情和期待已久的“終結”的意義。這是一個擴大和修訂的版本,對平裝版的四位藝術家的章節進行了重要的補充。- 龜山郁夫先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新譯本而一鳴驚人。然而,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他又回到了年輕時涉足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領域。本書是1993年《俄羅斯文藝復興的終結與革命》一書的擴大和完全修訂版,可以說是研究成果的開端。這次重新出版岩波現代文庫版,我想展示我在 1993 年版中所涉及的俄羅斯前衛藝術...... (全面發展)20世紀初的俄羅斯,出現了被稱為“俄羅斯先鋒派”的文學文藝復興運動。本書以馬雅可夫斯基、梅耶荷德等12位參與這場運動的藝術家為對象,深入探討了對“革命”的熱情和期待已久的“終結”的意義。這是一個擴大和修訂的版本,對平裝版的四位藝術家的章節進行了重要的補充。- 龜山郁夫先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新譯本而一鳴驚人。然而,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他又回到了年輕時涉足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領域。本書是1993年《俄羅斯文藝復興的終結與革命》一書的擴大和完全修訂版,可以說是研究成果的開端。在將此版本重新出版為岩波現代文庫版時,不僅包括 1993 年版中介紹的俄羅斯前衛藝術家,而且還包括史達林時代的藝術家(愛森斯坦、蕭士塔高維奇、羅琴科),各一章。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本書引出了後來獲得大荒二郎獎的《受難的俄羅斯:史達林與藝術家》(岩波書店),是全面了解龜山郁夫對俄羅斯文化研究的必讀入門書。 。讀過陀思妥耶夫斯基新譯本的人就會知道,龜山先生令人陶醉的筆觸描繪了大革命前後動盪時期藝術家的人物形象,這本身就是藝術。請欣賞痴迷於“末世”和“革命”夢想的藝術家們的戲劇。(S・N) ■ 出自<第二次“誕生”-代替“當代文庫後記”> 本書的基礎《俄羅斯文藝復興的終結與革命》誕生至今已有十七年了。那段時間,我對問題的認識從研究俄羅斯前衛藝術轉向了研究史達林時代的文化。其推動力是“廢墟的馬雅可夫斯基”(千曲書房)。本書試圖用史料來澄清堪稱俄羅斯先鋒派明星的詩人弗拉基米爾·馬雅可夫斯基的自殺,在寫作過程中,史達林權力的存在給俄羅斯社會蒙上了詭異的陰影。整個時代,都被揭露了。我被告知了。因此,在寫那本書的同時,我開始撰寫有關史達林權力與代表 20 世紀俄羅斯的創造性知識分子之間鬥爭的論文。(略)當我試圖深入探討這個主題時,我最害怕的是,從某種意義上說,藝術與權力衝突這一古老的主題會變成弱者與強者的對抗,或者前者對後者的抗議,注定會陷入片面的、大眾化的陰謀之中。我想出的分析格線是“口是心非”。在獨裁權力統治的時代,“兩面派”是一種觀點,無論是讚揚還是批評,包括對權力的讚揚和批評,都必須是發自內心熱情的對象。首先,這種傾向於“讚美”的“極權主義熱情”在俄羅斯知識分子的靈魂中依然存在,其成果就是《俄羅斯的十字架:史達林與藝術家》(岩波書店)。通過這本書,我看到了這樣一個事實:被稱為“俄羅斯文藝復興”的俄羅斯文化復興的浪潮最終因 1937 年的大恐怖而平息。(略)這次再版《俄羅斯文藝復興的終結與革命》時,我決定增刪一些章節,以呈現一個新的視角。形式上最大的變化是本書的章節全部統一為個人專著。在 1993 年版(我敢這么稱呼它)中,有一章專門討論尼古拉·費多羅夫(Nikolai Fedorov)的主題,他以其“合資企業哲學”以及他對 20 世紀文化的繼承而聞名。看來,我決定通過以更緊湊的形式總結本章並將其作為主要論文的一部分來克服這一困難。第二個變化是,1993年的版本幾乎沒有對史達林主義的看法,而本書則廣泛地納入了它。這為俄羅斯文化“重生”的歡樂故事提供了另一個“整體”視角,並使其有可能更廣泛地闡明其觀點。然而,“整體”的視角卻意味著另一個“終點”。史達林主義擔心當代知識分子的過度熱情,並試圖通過最終埋葬它來保證自己的安全。這本書以新的面目出版,從對“世界末日”和“革命”的熱情中醒來,未能將對“整體”的同理心維持到最後,並試圖通過“口是心非”來對抗權力。 ” 帷幕在藝術家們的奮鬥中落下。既然“口是心非”的諷刺已經誕生,“末日”和“革命”都無法成為青春的光輝。這本書以新的面目出版,從對“世界末日”和“革命”的熱情中醒來,未能將對“整體”的同理心維持到最後,並試圖通過“口是心非”來對抗權力。 ” 帷幕在藝術家們的奮鬥中落下。既然“口是心非”的諷刺已經誕生,“末日”和“革命”都無法成為青春的光彩。這本書以新的面目出版,從對“世界末日”和“革命”的熱情中醒來,未能將對“整體”的同理心維持到最後,並試圖通過“口是心非”來對抗權力。 ” 帷幕在藝術家們的奮鬥中落下。既然“口是心非”的諷刺已經誕生,“末日”和“革命”都無法成為青春的光輝。這本書以新的面目出版,從對“世界末日”和“革命”的熱情中醒來,未能將對“整體”的同理心維持到最後,並試圖通過“口是心非”來對抗權力。 ” 帷幕在藝術家們的奮鬥中落下。既然“口是心非”的諷刺已經誕生,“末日”和“革命”都無法成為青春的光彩。這本書以新的面目出版,從對“世界末日”和“革命”的熱情中醒來,未能將對“整體”的同理心維持到最後,並試圖通過“口是心非”來對抗權力。 ” 帷幕在藝術家們的奮鬥中落下。既然“口是心非”的諷刺已經誕生,“末日”和“革命”都無法成為青春的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