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紹根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
- 電話區號:0476
- 地理位置:阿魯科爾沁旗東南部
- 面積:2099.9平方千米
- 人口:18720人(2017)
- 著名景點:“興隆窪文化”遺址
地理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牧場聯合,飛播造林,
地理環境
出硝的地方,鎮政府由此而得名,座落在紹根嘎查,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社會職能部門健全,公益事業不斷發展,如今已成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俗有“草原油城”、“塞外煤都”之稱。這裡有距今8000年前的“興隆窪文化”遺址。地理位置優越,距旗政府所在地天山鎮70公里,距通遼市130公里,是阿旗對外交往、謀求發展的綠色通道和“黃金”地帶。紹根鎮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一是資源豐富,地上由於獨特的地容地貌,匯聚了五大河流,形成了大面積沖積平原,加之適宜的氣候條件,年積溫3000—3100℃,年日照時數為2900—3000小時,年降雨量為300—400毫米,這一地區已成為農牧業的主產區;地下資源得天獨厚,據初步勘明,有煤、石油、硼潤土、硝鹼、玄武岩、金屬鈾、天然氣、石灰石、沙石等資源,科爾沁油田年產原油20萬噸,煤田探明儲量16億噸。
二是交通通訊便捷,303國道、集通鐵路縱貫全境,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鄉村公路網;程控電話、移動、聯通、網通 均在這裡建有機站,這裡已成為信號無盲區。紹根鎮是一片鐘靈毓秀的土地。一是草原生態、文化、民俗旅遊資源多彩多姿;二是民族教育碩果纍纍,全鎮現有寄宿制國小4所,在校生1500餘人。到2005年9月在校大學生以達到530餘人,不乏有進入高等學府、重點院校的學子,湧現了許多名人志士。紹根鎮是一片沸騰的土地,隨著油田、煤田的開發,工業化、城鎮化、農牧業產業化格局正在形成,按照二十年領先,三十年不落後的思路,規劃建設草原新型工業城市,走工業強鎮之路,農牧業產業化不斷邁上新台階,確立了以肉牛,肉羊為主的主導產業,以種植業,其它養殖業為主的特色產業,家庭聯合牧場已成了轉變農牧業生產方式的成功之舉,開闢了解決“三農三牧”問題的新天地,生態經濟家園建設已成為建設新農村新牧區的典型。2005年以來,紹根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各族人民鑄就了“只求奮進,不求無過,只求實幹,不求急進,敢為人先”的發展理念,緊緊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這條主線,實施經濟區域合理布局,做大工業支柱產業,做強農牧業主導產業,開發草原文化,民族風情旅遊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不斷壯大勞務輸出產業,建有職業介紹所和勞務基地,集技能培訓、就業於一體,逐漸形成城鎮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實現總量領先,財政,集體戶,人均純收入大幅提高。使紹根鎮山川更加秀美,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生活更加殷實,社會更加和睦,民風更加純樸。
紹根鎮
經濟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紹根鎮全鎮人民的艱苦奮鬥,經濟社會發生了一
系列深刻變革。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農村牧區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全鎮實現了由溫飽向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重要基礎。“十一五”期間,隨著中國中西部崛起戰略的逐步實施,紹根鎮走上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工程。 總的看,紹根鎮已具備的“十一五”邁進的基礎條件。但必須清醒地看到,影響和制約紹根鎮農村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重要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還面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問題:農牧業基礎設施脆弱,經濟結構調整緩慢,農牧業產業化和農牧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農牧民增收困難,收入低而不穩;科技教育文化和社會公益事業滯後,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還很艱巨。
展望未來,紹根鎮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既有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也臨激烈的多元化競爭。“十一五”期間,紹根鎮只有樹立起憂患感、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把握機遇,增創優勢,求真務實,加快發展,才能確保各項奮鬥目標如期實現。為了實現紹根鎮“十一五”期間各項奮鬥目標,紹根鎮鎮黨委、政府經廣泛調研,徵求意見,立足實際,特制定紹根鎮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
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十五”期間,在旗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紹根鎮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有利機遇,
西部大開發
開拓創新,紮實工作,推動全鎮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1、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到2005年末,全鎮地區總產值達到1.09億元,比2001年的4537萬元,增長64.2%,年均增長16.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00元,比2001年的1032
元增加1468元,年均增加367元。2、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四年來,農民依託資源優勢,做出了“工業強鎮”的戰略決策,舉全鎮之力,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特別是以服務和輔助於工業經濟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全鎮私營企業、個體工商、交通運輸戶已達到300餘戶。到2005年末,全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600萬元,占總產值的33.1%。
3、農村牧區經濟健康發展。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到2005年末,肉羊存欄達到15萬隻,肉牛存欄達到5萬頭,奶牛存欄達到1100頭,建設肉牛專業村9個,肉羊專業村10個,奶牛小區3個,啟動了道德的活畜市場。紹根模式的聯合牧場已成為轉變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的典範,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被國務院科技部列為“國家星火計畫”項目。全鎮肉牛全部實行冷配,肉羊胚胎移植技術得到推廣。農業連年豐收,糧食產量達到5000萬公斤,是2001年1530萬公斤的3.27倍。累計就地輸出勞力就業達到3.6萬人次,農牧民80%的收入來自於產業化經營收入。四年來,共爭取資金1.5億元,用於農牧業基礎建設、生態建設。
5、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到2005年,全鎮農牧民儲蓄存款達到896萬元,是2001年593萬元的1.51倍,農牧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1平方米,市民和農牧民低保、國營道德牧場工人有關待遇得到落實,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獲得國家獎勵扶助,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00萬元,解決溫飽人口5000餘人。廣播電視村村通,通訊網路覆蓋全鎮,大部分嘎查村實現農網改造,大部分行政村通班車,通車裡程達到500華里。小泡子至原柴達木10公里油路通車。
6、社會各業全面進步。目前共累計投資500萬元,完成了教育“兩基”達標,四所學校全部實行寄宿制;衛生工作穩中求進,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達到10萬人次,計畫生育連續三年名列全旗前三名;積極培育文化產業,開展全民健身活動,2005年被自治區評為先進體育鄉鎮;完成了合併鄉鎮人員安置工作,精神文明建設連年被旗委、政府評為先進單位;嘎查村財務實行鎮會計委託代理中心代理,強化了管理,有效化解嘎查村債務;民主法制建設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黨的建設不斷得到加強。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建成了民眾滿意
工程,加強了嘎查村組織建設,全鎮80%的黨支部被評為“五個好”黨支部,2006年鎮黨委被自治區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加強了對人大、工會、共青團、婦聯、武裝的領導,認真處理民眾的來信來訪,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的深入開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農牧業基礎建設相對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很低,靠天吃飯的格局仍未改變;
二是農牧民創業氛圍不濃,嘎查村之間經濟發展不夠平衡,鎮財政壓力很大,對外招商領域、方法、層次有待提高。
三是部分項目受制於社會環境和農牧民自身素質的影響,實際效益與最被預期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牧民參與產業化的積極性。
四是生態環境雖有好轉,但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仍未得到根本上的解決。
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及任務
1、指導思想
“十一五”期間,紹根鎮繼續高興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全面實施富民強鎮戰略。加快農牧業產業化,推進工業化進程,提高城鎮化水平,實現小康生活;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以工業強鎮為主線,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結構,創新機制,增加投入,勇於改革,努力提高全鎮物質、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力爭2010年把紹根鎮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農牧民富裕、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秩序良好的小康社會。
2、奮鬥目標及任務
(1)鎮域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7,000元以上。
(2)地方工業總產值達到3億元以上。
(3)農業總產值達到2億元以上。
(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
(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000元左右。
(6)城鎮化率達到50%以上。
(7)恩格爾係數在20左右。
(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達到100%。
(9)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5平方米以上。
(10)電話擁有率達到95%以上。
(11)每千人醫生數達到1人以上。
(12)人口自然增長率6‰以下。
(13)刑事犯罪率控制在0.1%以下。
(14)農牧民對村務、財務公開滿意度達到100%。
發展思路和戰備重點
“十一五”發展目標,是與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五年。紹根鎮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征程中,必須堅持以下發展思路和戰備重點。
1、發展思路
今後五年是中共紹根鎮第十六屆委員會任期的五年,也是“十一五”期間全鎮人民加快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重要時期。發展思路為: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努力把紹根鎮建成經濟發展腹地、能源工業基地、綠色產業高地、生態文化旅遊勝地,堅持把工業作為第一選項,強力推進農牧民轉產,農牧業經濟轉型。
2、戰略重點
(1)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努力推進小城鎮建設。要以資源開發為重點,以招商引資為動力,以項目建設為核心,努力構建以石油、煤炭、農畜產品加工為主的支柱產業,到“十一五”期末,工業生產總值達到3億元,占地區總產值的60%。一是圍繞資源抓工業,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質的轉變,抓住油田擴建,煤田開發的機遇,爭取項目,爭取返還地方利益,增加工業經濟總量。二是圍繞園區抓工業,紹根鎮煤轉化工業園區要高標準規劃,要本著集約利用土地的原則,著眼長遠,為企業入駐和園區發展留足空間,要引導各類要素向園區聚集,注重環境保護,防止企業污染。我們將全方位服務,最佳化招商環境,打造環境“窪地”、構築投資“高地”,積極主動承接先進地區的產業轉移,主動到發達地區上門請商,力爭每年都有1—2家大企業入駐園區。三是圍繞區位優勢抓工業,紹根鎮具有承東接西的戰略位置,要找準定位,我們既要站在紹根看紹根、更要跳出紹根看紹根,以大思路、大氣魄、大手筆推進大工業、大物流、大旅遊和城鎮大建設。實現資源與大氣候的照應,資源與大產業的對接,草原小鎮與大城市的融通,把紹根鎮建設成為經濟發展腹地。四是圍繞城鎮建設抓工業,本著20年領先、30年不落後的原則,建設新型草原工業城鎮,規劃設計工業區、辦公區、文化娛樂閒區、商業區,樹立經營城市理念,開闢融資渠道,用活國資,融入民資,適度舉債,多元投資,要構建以工業、第三產業為主的支撐城市產業,實行開放的人口政策和發展的優惠政策,到“十一五”期末,全鎮人口增加到5萬人,形成產業催生市場,市場推動城鎮的格局,實現兩年打基礎,三年拉框架,五年見成效的總體目標。
(2)切實解決“三農三牧”問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一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農牧業經濟成長方式和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推進低成本、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聯合牧場、聯合農場等多種形式的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的聯合體,形成“政策吸引、資金匯流、資源重組、技術支持、依法保障”的良好環境。首先要調整產業和生產力布局,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規劃農村牧區優先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等四類主體功能區,形成一區一業的生態旅遊、農畜產品板塊基地。發展園林化農業,形成一區一業的生態旅遊、農畜產品板塊基地。發展園林化農業、牧業,通過最佳化重組聯合,在規劃區域內實施
每戶不少於30畝觀光特色種植業;每戶不少於10畝生態、用材風景林;每戶不少於1000畝以上的休牧、輪牧草牧場;每戶不少於50頭(只)良種牲畜,要高標準建設,使之成為集休閒、觀光旅遊、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特色精品工程。其次大力推動“兩流轉”,即土地草牧場向種養能人、大戶流轉,剩餘勞動力向小城鎮流轉,積極探索土地草牧場依法流轉新機制,嚴禁外地人進入本地進行簡單粗放的種植和養殖,要為剩餘勞動力就地轉移留足空間、創造條件、制定政策,要與煤礦、油田等企業聯合,組建就業服務中心,使剩餘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力爭使每戶都有一名務工者或從事二、三產業。同時要通過移民擴鎮將生態條件惡化的嘎查村整體遷入鎮區,人事非農牧產業,要從長計議,在城鎮規劃中,要規劃每年嘎查村農牧民居住區,使農牧民逐步進入鎮區,享受市民生活。再次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實行合作,鼓勵方便生產生活的連鎖企業、農牧業加工和工礦企業等向中心嘎查村或資源密集區延伸,開拓市場,廣避就業渠道。第四完善規範能人領辦和企業帶動農牧戶的組織制度和利益聯結機制,力促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實現農牧業經濟轉型,農牧業轉產。三是堅持用工業的思維謀劃農牧業,實施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各級幹部要樹立抓農牧業產業化就是抓工業經濟的理念,基地建設就是龍頭企業的車間。繼續做大做強肉牛、肉羊、沙產業、優勢種植業、特色養殖業,引進建設龍頭企業,在深加工上搞突破,在創品牌上求效益,同時擴大優質牧草、玉米的種植面積,建設飼草料加工企業和草業市場。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把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依託沙源治理、退耕還林、公益林保護、草原建設等投資項目,不斷擴大生態工程規模,鞏固生態建設成果,保護建設阿拉迪芒哈40萬畝沙地封禁區,五年內將不適宜耕種土地全部退耕或保護性耕作,嚴格落實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制度,嚴禁開墾草牧場,對於開礦壞植被、生態環境的要依法復墾治理。建設境內台河、烏力吉木倫河、歐木倫河、海哈爾河流域的50萬畝濕地保護區的綠色長廊工程,加快水利工程建設,改善農田、草場灌溉條件,要依法使用水資源,建立用水補償制度,在投資選項上,重點投入農牧業集約化經營項目,建設生態農牧業。加快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以303國道為軸實現連村通道工程,修建重點段油路,實現有線電視村村通,通訊信號無盲區。四是堅持用城市理念指導嘎查村建設規劃,突出嘎查村特色,保護其人脈、地脈,治理改善人居環境,生產生活區分離。要尊重民眾意願,凡是建設項目都要有民眾參與,要以建設生態文明嘎查村為重點,五年內有條件的嘎查村都要搭建新農村新牧區框架。
(3)堅持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紹根,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的和諧是加快發展的重要目標條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必須全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一是高度關注民生、關心弱勢群體,全面推進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大社會救助力度,保障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二是實施科教興鎮戰略,加大科技培訓力度,使每戶都有1到2名農牧業技術員,鞏固教育“兩基”達標成果,加強農牧民培訓,整合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產業,開發利用八千年前“興隆窪”文化遺址,做大草原民族文化,建設民俗風情生態旅遊專線,建設旅遊大鎮,打造文化名鎮。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體系建設,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保護自治區先進體育鄉鎮目相當規模。三是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引導全鎮各族幹部民眾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開展民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四是堅持黨對人大和政府的領導,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民兵組織的作用,加強老幹部工作。五是深入開展創建平安紹根鎮活動,高度重視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加強信訪工作,保障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牧場聯合
一種由能人領辦,牧民自願參與的新型牧區經濟合作組織——聯合牧場,如今在阿魯科爾沁旗紹根鎮牧區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聯合牧場的出現,不僅推動畜牧業
走上了規模化經營之路,而且還使200多牧民放下牧羊鞭,在當地或走出草原尋求新的發展。 紹根嘎查的王洪成有260隻羊和25頭牛,還經營著一個網圍欄廠、一個商店。網圍欄廠的工人,大部分是周邊的牧民。這些牧民雖然牲畜不多,可每到打草季節總要回家忙活一陣,致使企業生產受到影響。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去年7月,王洪成與9戶牧民達成協定,創辦起紹根鎮第一個聯合牧場。這個聯合牧場共有草場6400畝,牲畜580多頭(只)。他們把草場劃分成6大片,實現了輪牧、休牧。
這裡內部也進行了分工,只用兩個人經營畜牧業,其餘的則進入網圍欄廠和商店工作,王洪成負責全面管理。10戶人家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各有利益,都很滿意。
9戶牧民今年每戶的收入都會在1萬元以上,比加入聯合牧場前有了較大幅度地提高。
在紹根鎮,像這樣的聯合牧場還有4處,因其各成員牧戶均參與經營管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被稱之為緊密型聯合牧場。還有一種鬆散型聯合牧場,牧民只需把草場和牲畜交給領辦者,草場收取租金,畜群收入歸己,但牲畜必須交納管理費,被形象地稱為“托畜所”。
盧日布是太本嘎查的畜牧業大戶,飼養著900隻絨山羊,草場和人力明顯不夠用。為此,他把畜少草場多的9戶牧民吸收進來,成立了興源聯合牧場,從而使草場擴大到了1.2萬畝,並“託管”著400多隻牲畜。盧日布投資11萬多元,建起了6處標準棚圈和180立方米的青貯窖,同時對“託管”羊群進行改良,以提高牧戶的收入。無畜牧民烏日圖那斯圖,今年春天將200畝打草場一定10年租給了盧日布,用所得租金購買了82隻羊和兩頭奶牛。然後,他把羊群交給興源聯合牧場“託管”,舉家遷入奶牛養殖小區,開始了新的生活。
飛播造林
紹根鎮2005年飛播造林工程建設總面積5900畝,2個小班,其中,愛民溫都嘎查1個小班,面積1950畝,紹根嘎查1個小班,面積3950畝,該工程屬西拉沐淪河北岸治理工程。
3、植被處理及播種:播種前首先進行機械帶狀局部整地,整地頻寬2米,間距4米,在整地帶上用機械播種錦雞兒、楊柴兩行,行間距1米,覆土後,人工撒播沙打旺、沙蒿,經調查有苗面積率達到100%,已遠遠超過國家標準。
4、管護措施:項目區四周採取機械圍欄圍封,同時設定護林員看護,在項目區周界明顯處樹立堅固的標牌。
5、育林設計:幼林鬱閉前因地制宜進行補植、補播、間苗定株及除草,幼林鬱閉後進行撫育平茬復壯及創造條件開展綜合開發和多種經營。
6、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前由蘇木政府與施工者簽訂各項相關契約,用契約約束施工者,以提高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