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特徵
細辛葉枯病病原為槭菌刺孢(學名:
Mycocentrospora acerina (Hartig) Deighton),屬
半知菌亞門、
絲孢綱、菌刺孢屬
真菌。
分生孢子梗屈膝狀,淡褐色。
分生孢子無色或淡橄欖色,倒棍棒狀,光滑,3-11個隔膜,(49-260)微米×(6-15)微米,基部平截,頂部逐漸變細形成長喙,直或彎,分隔處不收縮或稍有收縮,有或無基部附屬刺。槭菌刺孢在
PDA培養基上菌落疏展,初期生無色
菌絲,3天后在光照條件下菌落出現紅色,10天后菌落漸變成褐色至黑褐色。菌落體有隔,表生或埋生,4-7微米寬。隨著菌落色澤加深,菌落中央菌絲細胞膨大,變深褐色,形成大量念珠狀串生的
厚垣孢子。孢子長橢圓形或矩圓形,大小(15-30)微米×(15-20)微米。
為害症狀
細辛葉枯病主要為害細辛的葉片,也可侵染細辛的葉柄和花果,不侵染根系。葉片病斑近圓形,直徑5-18毫米,淺褐色至棕褐色,具有6-8圈明顯的同心輪紋,病斑邊緣具有黃褐色或紅褐色的暈圈。發病嚴重時病斑相互匯合、穿孔,造成整個葉片枯死。葉柄病斑梭型,黑褐色,長2-25毫米,寬3-5毫米,凹陷,病斑邊緣紅色。嚴重發病的葉柄腐爛,造成葉片枯萎。花果病斑圓形,黑褐色,凹陷,直徑3-6毫米。嚴重發病可造成花果腐爛,不易結實。上述發病部位在高濕條件下均可產生褐色霉狀物,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侵染循環
細辛葉枯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田間病殘體和罹病芽孢上越冬,種苗也可帶菌。早春田間病殘體上越冬的病原菌可再生大量分生孢子,成為發病的初侵染來源。種苗帶菌可進行遠距離傳播。該病是一種典型的多循環病害。氣流和雨滴飛濺是田間病害傳播的主要方式。
流行規律
發病初期田間調查可見到中心病株或病窩點。病菌產孢量大、致病性強,細辛葉片碩大、平展、密集,因而該病易於傳播和流行。一般4年生以上的細辛園,到6月上旬以後近100%葉片發病,而採用掛簾或利用林下地遮陰栽培的發病較輕。該病是一種低溫、高濕、強光條件下易於流行的病害,其中溫度是影響田間流行動態的主導因素。光照刺激病菌產孢,強光不利於細辛生長,加速葉片枯死。遮陰栽培細辛較露光栽培可以減輕發病。一般5月上旬開始發病,6-7月是病害盛發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因盛夏高溫抑制病菌侵染,病害無明顯進展,而細辛葉片繼續生長,因而病情指數有所回落。8月下旬以後,隨著氣溫下降,病情又有所加重,從而形成雙峰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