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身光唇魚

細身光唇魚

細身光唇魚是鯉科光唇魚屬的魚類,體修長而側扁,尾柄較細,分布於元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細身光唇魚
  • 外文名:Acrossocheilus elongatus
  • 編號:5910
  •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基本信息,基本介紹,識別特徵,

基本信息

背鰭iv—8;臀鰭iii—5;胸鰭i—15—16;腹鰭ii8—9。
側線鱗47-48,背鰭前鱗14- 16(有一尾18),圍尾柄鱗16。
第一鰓弓外鰓耙14—17。
下咽齒3行,2.3.5-5.3.2 體長為體高的3.6——4.6倍,為頭長的4.4—4.9倍,為尾柄長的5.3—5.9倍,為尾 柄高的11.3—13.3倍。
頭長為吻長的2.8—3.1倍,為眼徑的3.9—47倍,為眼間距的 2.2—2.7倍。
尾柄長為尾柄高的2.0-2.4倍。

基本介紹

中文目名:
鯉形目
中文科名:
鯉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亞科:
䰾亞科
拉丁亞科:
Barbinae
中文屬名:
光唇魚屬
拉丁屬名:
Acrossocheilus
拉丁種名:
elongatus
定名人:
(Pellegrin et Chevey)
年代:
1934
中文名:
細身光唇魚
ogenus:
Crossocheilus
原始文獻:
Bull. Soc. zool. Fr. 59:340. 1934.
模式產地:
紅河
生境:
喜棲居于山溪清水處
國內分布:
珠江水系, 元江水系
資料來源:
雲南魚類志[上冊]:204-205. 中國鯉科魚類志[下卷]:285-286.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細身光唇魚
細身光唇魚
綱: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鯉形目 Cypriniformes
科:鯉科 Cyprinidae
屬:光唇魚屬 Acrossocheilus
種:細身光唇魚 A. elongatus

識別特徵

其高約為長的1/2弱。頭後背部稍呈弧形,腹部圓,弧 度與背部相當。頭較長,稍側扁。吻稍鈍,向前突出。吻長略小於眼後頭長。吻皮下垂 止於上唇基部,在前眶骨前緣有側溝後行與唇後溝相通。口下位,呈馬蹄形,上頜伸至 鼻管的下方。上唇完整包於上頓外表,較厚。上下唇在口角處相連,下唇較簡單,僅限 於下頜兩側,唇後溝伸至領部左右不相通,間距大幹口寬的1/2。下頜前線較平直,為 鋒利的角質。須2對,吻須極細弱,口角須稍長,接近眼徑的1/2。鼻孔近眼前線。眼 中等大.側上位,眶間隔稍隆起。鰓蓋膜在前鰓蓋骨後緣的下方連於峽部,其間距約為 眼徑的1/2。鱗片中等大,排列整齊,胸部鱗片稍小。側線完全,人後較平直地延伸至 尾鰭基中央。背鰭及臀鰭基具明顯鱗鞘,腹鰭基具尖長腋鱗。 背鰭外緣稍內凹,未根不分枝鰭條不變粗,後緣有稀疏弱小的鋸齒,末端柔軟分 節;背鰭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背鰭長小於頭長。胸鰭末端遠不達腹鰭起點,約 相差6——7枚鱗片。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稍後下方,相差3列鱗片,末端遠不達肛門。臀鰭緊接肛門之後,外緣微凹,起點在腹鰭起點至尾鰭基的中點,末端遠不達尾鰭基。 尾鰭叉形,最長鰭條約為中央最短鰭條的2.5倍。 鰓耙短小而尖,排列較疏。下咽齒細長,頂端尖而釣曲;僅主行外側第二枚膨大呈 圓形,齒冠下陷成窩。腹膜黑色。 浸泡標本背部棕褐色,腹部棕黃色。體側沿側線有一條褐色條紋,偏於側線鱗上 側。胸鰭、腹鰭和臀鰭灰黃色,背鰭和尾鰭微黑,鰭條上有許多不規則的小黑點,背鰭 近外緣的鰭條間膜為黑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