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足米蝦

細足米蝦

細足米蝦(學名Caridina nilotica gracilipes),屬於米蝦屬。它們有著尖而細長的紅色額角,因此也被稱為“紅鼻蝦”。主要分為自然野生和人工養殖兩種。國內分布於山東、上海、江蘇、安徽等地;國外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印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細足米蝦
  • 拉丁學名:Caridina nilotica gracilipes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甲殼亞門
  • :米蝦屬
  • 分布區域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山東河北
  • 繁殖最適水溫:22-28(攝氏度) 
  • 繁殖最適pH:6.5-7.5
  • 命名者及年代:De Man,1908
簡介,形態特徵,繁殖方式,種類,幼蝦繁殖,分布,

簡介

細足米蝦是產於我國中南部地區的細足米蝦也是一種極為美麗的食藻蝦。它們有著尖而細長的紅色額角,因此也被稱為“紅鼻蝦”。細足米蝦的雌性不但體形接近雄性的十倍大,而且顏色更是豐富多彩。由於沒有黑殼蝦那樣廣的適水性,它們在野外的生存環境堪憂。

形態特徵

細足米蝦體長15~25亳米。額角側扁,稍長於頭胸甲,末端向上翹起;上緣基半部具12~17齒;下緣具7~12齒,較上緣大且排列緊密。頭胸甲前側角圓形,僅具觸角刺,無眼上刺及頰刺。尾節背面有4對活動小刺,未端較寬,未緣中央有1小刺,其兩側具三四對長刺,後側角背面有1對短刺。第一觸角柄長約為頭胸甲長的2/3。從第二觸角鱗片延伸略超過額角末端。第一顎足內肢外緣末端具1長葉片狀突起。步足較纖細,不具外肢。第一與第二步足均具螯,螯的掌部顯著;指節明顯短於掌節,略呈匙狀,末端具1簇長毛。第一步足腕節前緣凹陷。第二步足腕節前緣不深凹,長明顯大於寬。步足不具外肢。雄性第二步足底節腹緣不具彎角狀突起。第三步足指節長度為基部寬度的4~5倍,腹緣具13~15刺;掌節、腕節及長節外側腹緣刺數較多第五步足最長,指節腹緣約具50枚梳狀刺雄性第一腹肢的內肢小,其長度僅為外肢的14,略呈矛狀,邊緣具羽狀毛。雄性附肢細長、棒狀,末端稍寬、鈍圓,內側及頂端有10餘根硬刺毛;內附肢較短,但粗細與其基部相等。尾肢的結構與中華鋸齒新米蝦 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相似,身體透明,腹部腹面稍呈棕紅色。生活於淡水池沼內的水草叢。繁殖季節在夏秋之間。

繁殖方式

種類

自然野生和人工養殖。

幼蝦繁殖

受精卵(水溫 27~28度約20天排卵)—排出之卵在水溫27~29度時約13小時孵化為無節幼蟲---無節幼蟲經6次脫皮即變態為水蚤期----跼眼幼蟲(水蚤期Zoea stage)孵化之Zoea約3~4天經3次脫皮後變成糠蝦期(產卵後7~8天)---約第10~11天后,即可變態為後期幼蟲(Post stage) 。

分布

河北(白洋淀、文安窪)、山東、上海、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印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