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卷柏

細葉卷柏

細葉卷柏,中藥名。為卷柏科植物細葉卷柏Selaginellalabordei Heron. ex Christ的全草。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具有清熱利濕,平喘,止血之功效。用於小兒高熱驚風,肝炎,膽囊炎,泄瀉,痢疾,疳積,哮喘,肺癆咳血,月經過多,外傷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細葉卷柏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石松綱
  • :卷柏目
  • :卷柏科
  • :卷柏屬
  • :細葉卷柏
  • 採集時間:全年均可採收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別名

柏地丁、地柏枝、心基卷柏、毛利利、金花草、雞腳草、雞腱草、四葉草。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苦,性涼。

歸經

歸肺、肝、脾、大腸經。

功效

清熱利濕,平喘,止血。

主治

用於小兒高熱驚風,肝炎,膽囊炎,泄瀉,痢疾,疳積,哮喘,肺癆咳血,月經過多,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感冒咳嗽:細葉卷柏、魚鰍串、兔耳風各10g,水煎服。
2、治月經過多:細葉卷柏30g,泥糊菜20g,水煎服。
3、治口腔炎:細葉卷柏,魚眼菊各20g,水煎含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30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性

土生或石生,直立或基部橫臥,高(5~)15~20(~30)厘米,具一橫走的地下根狀莖和遊走莖,主莖基部無塊莖。根托生於莖的基部或匍匐根狀莖處,長0.5~1.5厘米,纖細,直徑0.1~0.2毫米,根少分叉,被毛或近無毛。主莖自中下部開始羽狀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或紅色,主莖下部直徑0.4~1.4毫米,莖圓柱狀,具溝槽,無毛,維管束1條,直立能育莖中部開始分枝,側枝3~5對,2~3回羽狀分枝,分枝稀或密,主莖上相鄰分枝相距1~5厘米,分枝無毛,背腹壓扁,末回分枝連葉寬(2.2~)3~3.5(~5.5)毫米。葉全部互動排列,二形,草質,表面光滑,無虹彩,邊緣不為全緣,具白邊,不分枝主莖上的葉排列較疏,主莖上的葉大於分枝上的,二形,綠色,地下根狀莖和遊走莖上的葉褐色,背部不呈龍骨狀,邊緣具短睫毛。主莖上的腋葉較分枝上的大,卵圓形,基部鈍,不對稱,卵狀披針形,(1.4~)2.0~2.4(~2.9)毫米×(0.5~)0.8~1.0(~1.3)毫米,邊緣具細齒或具短睫毛。中葉多少對稱,主莖上的明顯大於分枝上的,分枝上的中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0.9~2.0毫米×0.3~0.8毫米,排列緊密,背部呈龍骨狀或不呈龍骨狀,先端常向後反折,先端具芒,芒常彎曲,基部近心形,非盾狀,邊緣具細齒或睫毛。側葉不對稱,主莖上的明顯大於側枝上的,側枝上的側葉卵狀披針形或窄卵形到三角形,略斜升,相距較遠,1.7~3.2毫米×0.6~1.2毫米,先端急尖。邊緣具細齒或具短睫毛,上側基部擴大,加寬,覆蓋小枝,上側基部邊緣具短睫毛,先端具細齒,下側基部圓形,具細齒或睫毛,先端齒狀。孢子葉穗緊密,背腹壓扁,單生於小枝末端,5.0~18毫米×1.3~3.0毫米;孢子葉略二形或明顯二形,倒置,具白邊,上側的孢子葉卵狀披針形,邊緣具緣毛或細齒,先端漸尖,上側的孢子葉具孢子葉翼,孢子葉翼不達葉尖,邊緣具短睫毛或細齒,下側的孢子葉卵圓形,邊緣具細齒或短緣毛,先端具芒或尖頭,龍骨狀;大孢子葉和小孢子葉相間排列,或大孢子位於基部的下側或上部的下側。大孢子淺黃色或橘黃色;小孢子橘紅色或紅色。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2800m的林下濕地。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本品根莖灰棕色,屈曲,根自其左右發出,纖細,具根毛。莖圓柱形,禾稈色,長10-40cm,直徑1.5-2cm,下部不分枝,疏生葉片,上部3-4回羽狀分枝,全形呈卵狀三角形。葉多扭曲皺縮,較小,上面淡綠色,下面灰綠色,二形,中葉卵圓形,芒刺頭,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細刺狀齒,兩側葉矩圓狀披針形,鈍尖頭。孢子囊穗單生枝頂,孢子葉排列緊密,二形,斜上。莖質柔韌,不易折斷,葉質脆。氣微,味淡。以葉多、色綠、質柔韌者為佳。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利濕,消炎退熱,止血,止喘。主治傷風鼻塞,肝炎,膽囊炎,小兒高熱驚厥,哮喘,浮腫,小兒疳積,口腔炎,鼻衄,月經過多,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燒燙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