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花丁香蓼,中藥名。為柳葉菜科植物細花丁香蓼Ludwigia perennis L.的全草。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功效。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乳癰,瘡腫,肛門瘙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細花丁香蓼
- 別稱:小花水丁香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桃金孃目
- 科:柳葉菜科
- 屬:丁香蓼屬
- 種:細花丁香蓼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 採集時間:夏秋採收地上部分
- 用量: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搗敷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苦、淡,性寒。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乳癰,瘡腫,肛門瘙癢。
相關配伍
治鉤蟲性皮炎:取乾細花丁香蓼30-60(鮮品250-500g),加適量清水,煮沸15min,倒出藥液,先趁熱熏蒸患部,並用淨布蘸浸藥液行局部熱敷,待藥液稍冷時,將患肢放在藥液中浸泡。每次熏洗時間不少於1小時。為提高熏洗效果,可反覆加熱,或把藥盆放在木炭爐上加熱。[《新醫學雜誌》1978,(1):22]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採收地上部分,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0-)30-80厘米,粗(2-)3-8毫米;莖常分枝,幼莖枝被微柔毛或近無毛,其餘部分無毛或近無毛。葉橢圓狀或卵狀披針形,稀線形,長(3-)5-8(-10)厘米,寬(0.4-)0.7-1.6(-2.5)厘米,先端漸狹或長漸尖,基部狹楔形,側脈每側7-12條,在近邊緣處不明顯環結,兩面無毛或近無毛,邊緣有稀疏緣毛;葉柄長3-15毫米,兩側有下延的葉片形成柄翅;托葉很小,三角狀卵形,長約1-2毫米,或完全退化。萼片4,稀5,卵狀三角形,長2-3毫米,寬1-1.5毫米,無毛或疏被微柔毛;花瓣黃色,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4-2.5毫米,寬0.6-1.5毫米,先端圓形,基部楔形;雄蕊與萼片同數,稀更多,花絲長0.6-1.2毫米;花葯寬橢圓狀,徑約0.4毫米,開花時以四合花粉授於柱頭上;花柱與花絲近等長,柱頭近頭狀,徑0.4-0.5毫米,頂端微凹:花盤圍以柱頭基部,果時革質;子房近無毛或疏被微柔毛。蒴果圓柱狀,果壁薄,長0.8-1.5厘米粗2.5-3.5毫米,帶紫紅色,後轉淡褐色,頂端截形,果4室,熟時迅速不規則室背開裂;果梗長2-6毫米,常多少下垂。種子在每室多列,游離生,橢圓狀或倒卵狀腎形,長0.3-0.5毫米,徑約0.2毫米,表面具褐色細紋線;種脊狹長,不明顯,淡白色。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田邊、路旁或沼澤地。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藥理作用
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殺滅作用,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性涼,味淡。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去腐生肌功能。用於咽喉腫痛,口腔炎、乳腺炎、天泡瘡、發燒,癰瘡癤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