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效應是刺激一反應現象,是指刺激作用於感官時,隨著刺激時間或刺激面積的增加,反應時間縮短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累積效應
- 外文名:cumulative effect
- 套用:經濟學、生物學等
- 本質:刺激一反應現象
基本定義,基本解釋,套用,總結,特徵,空間累積特徵,時間累積特徵,相關資料,水溫的累積效應,泥沙的累積效應,
基本定義
基本解釋
心理學解釋:某種外力因素長期作用於同一物體,天長日久,被作用的物體就會產生性狀上的變化。
經濟學解釋:累積效應是由乘數效應和加速效應交織產生的。
生物學解釋:是在數量遺傳中,控制性狀的基因是一些微效基因,每 一個基因的效應很小。但這種基因越多,其效應也越大,稱為累積效應。
套用
累積效應研究,它最初始於環境影響評價。累積環境效應強調單一影響活動在短時間內產生的環境影響可能不明顯而被忽視,但多項活動或多次重複活動疊加,在長時間和較大空間範圍的影響是潛在的和顯著的。
累積環境效應研究對象主要是自然景觀和生態系統,研究方法由定性走向定量,研究的空間尺度不斷擴大 、 時間尺度不斷延長。累積效應研究尤其重視人類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相互作用過程及其產生的環境後果研究,主要包括對區域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影響、對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以及對區域小氣候的影響等內容。
總結
生態環境累積效應既包括同類生態環境影響的加和作用,也包括不同生態環境影響的協同或拮抗作用。從協調水電工程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來看,應使生態環境累積效應最小化,包括生態環境效應的累積區最小、累積度最低和累積頻率最低幾方面。從單一水電站的角度看,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較小的影響效應,但多個梯級水電工程開發的迭加,往往會產生加和效應或協同作用。流域梯級開發的生態環境累積效應十分複雜,當生態環境累積程度超過其閾值範圍,將使生態環境出現崩裂性的累積效應。生態環境累積效應問題將成為未來水電工程建設的限制性因素。
特徵
累積效應是當一項活動與過去、如今以及可合理預見的將來活動結合在一起時,所產生的對生態環境增加的影響。累積效應本身並不是一種新型的生態環境影響,而是人們從另一個全新角度來看待生態環境問題的方式 。當區域生態環境處於可持續發展的臨界水平時,一項自身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的開發活動,與其他開發活動的生態環境影響累積後,可能產生重大的生態環境累積效應。
空間累積特徵
當兩個干擾之間的空間間距小於疏散每個干擾所需的距離時,干擾就會產生空間上的累積現象。空間上的累積可以是局部的、區域的或全球的,在密度上可以是分散的或集聚的,在外形上可以是點狀的、線狀的或面狀的。空間累積在累積影響區內的累積程度可採用“累積度”表示,累積度為累積變化值與環境閾值或臨界值的比值。
時間累積特徵
當兩個干擾之間的時間間隔小於環境系統從每個干擾中恢復過來所需的時間時,干擾就會產生時間上的累積現象。時間上的累積可以是連續性的、周期性的或不規則性的,產生的時間可長可短。時間上的累積可用“累積頻率”表示,累積頻率是指在累積影響區域的某段時間內出現累積效應的時間比率。
相關資料
水溫的累積效應
水溫是水生生態系統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對水生生物的生存、新陳代謝、繁殖行為以及種群的結構和分布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並最終影響水生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過程、結構以及功能。水庫建成蓄水後,水位大幅度抬升,一些深水大庫在夏季將出現水溫穩定分層現象,表現為上高下低,下層庫水的溫度明顯低於河道狀態下的水溫,從而導致下泄水水溫降低,並影響下游梯級的入庫水溫。瀾滄江流域梯級開發,在改變河道徑流的年內分配和年際分配的同時,也將相應地改變水體的年內熱量分配,引起水溫在流域沿程和縱向深度上的梯度變化。水溫的沿程變化在下游100km 以內都難以消除,如果兩級大壩之間小於這個距離,就會產生累積效應。
泥沙的累積效應
由於水庫的攔沙作用,影響河流的沖淤與輸沙,打亂了原有河流的輸沙平衡,上游來沙大部分被攔於各梯級庫內,下泄水量中含沙量大大減少。流域梯級開發對泥沙的攔截可以達到99 %,累積效應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