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葉,花,生長環境,主要價值,附方,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全株無毛。莖直立,不分枝,節處稍呈之字形彎曲。葉互生,質厚,中下部葉橢圓狀倒卵形,長2.5-8cm,寬2-3cm,選擇端急尖,基部漸狹,邊緣有不整齊的波狀鋸齒,莖上部葉條形或狹卵形,長2cm,寬2-3mm。
傘房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兩性,密集;萼片5,長圓狀披針形,長2-2.5mm,寬0.7mm;花瓣5,淡紅紫色倒卵狀長圓形,長5mm,寬1.7mm;雄蕊10,2輪,花絲與花瓣同長或略超出;鱗片5。匙狀長方形;心皮5,離生,略短於花瓣。
蓇葖果,披針形,直立。種子小,條形,褐色。花期9-10月,果期10月。
葉
葉互生,上部的線形,長2厘米,寬2毫米,下部的橢圓狀倒卵形,長8.5厘米,寬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狹,邊緣上部波狀鈍齒狀,下部全緣。
花
花序頂生,傘房狀,密集,長7厘米,寬10厘米;萼片5,長圓狀披針形,長2-2.5毫米,寬0.7毫米,花瓣5,紫色,倒卵狀長圓形,長5毫米,寬1.7毫米,急尖,直立開展;雄蕊10,長5毫米,鱗片5,匙狀長方形,先端圓,基部稍呈楔形,長較寬為長;心皮5,直立,卵形,長5毫米,分離,基部有柄,柄長1毫米,花柱長1毫米。種子小,線形,長1毫米,褐色。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間溪邊陰濕處或岩石縫中。分布於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主要價值
【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紫花景天的全草。全年可采。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00米的山間溪邊陰濕處、岩石縫中及瓦片上。
資源分布:廣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
【性味】《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性涼,味苦。
【功能主治】《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活血生肌,止血解毒。治挫傷,吐血,小兒驚風,胸膜炎,毒蛇咬傷,腰肌勞損,燙傷,帶狀皰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6錢(鮮者1~3兩)。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食積不化:石蝴蝶六至七錢,山楂(薔薇科野山楂)根一兩,仙鶴草四至五錢。水煎,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②治吐血:石蝴蝶鮮全草一至三兩,加仙鶴草等量。水煎,沖黃酒、紅糖服。
③治火燙傷:石蝴蝶研粉,油調敷患處。(選方出《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參考文獻
Hylotelephium mingjinianum (S. H. Fu) H. Ohba in Bot. Mag. Tokyo 90: 51. f. 3h. 1977.——Sedum mingjinianum S. H. Fu,
植物分類學報增刊1: 113. 1965;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2: 84. 圖1898. 1972.——Sedum telephium L. ssp. alboroseum (Baker) Frod. in Acta Hort. Gothob. 5. Append.: 61, p. p., quoad pl. 23: 1. f. 242-247. 1930. excl. descr. et syn.;
湖北植物志 2: 61. 圖763.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