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肉田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布在廣西貴港、廣西桂平、廣西玉林、廣西藤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泥肉田
- 土種編號:30427
- 土壤類型:水稻土
- 土壤亞類:瀦育水稻土
- 土類(二普):水稻土
- 亞類(二普):瀦育水稻土
- 亞類(土種志):高山荒漠草原土
- 母質:紫色砂頁岩風化坡殘積物
- 面積(公頃):6000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藤縣 江鄉那塘村,山前平原垌田。海拔36m。母質為紫色砂頁岩風化物。年均溫21.1℃,年降水量1568.8mm,≥10℃積溫7171.3℃,無霜期353.9天。以種雙季稻—綠肥為主。 Aa層:0—16cm,灰棕色(乾,5YR6/2),壤質粘土,粒狀結構,疏鬆,多鱔血斑,容重1.13g/cm3,根多量。 Ap層:16—29cm,灰棕色(乾,5YR6/2),壤質粘土,塊狀結構,緊實,有中量黃棕色鐵錳斑和條紋。 W層:29—81cm,濁紅棕色(乾,5YR5/3),壤質粘土,稜柱狀結構,緊實,有鐵錳斑和軟結核,結構面有灰色膠膜。 C層:81—100cm,濁黃棕色(乾,10YR5/3),粘土,塊狀結構,緊實,較多黃棕色鐵錳斑紋,有少量膠膜。
主要性狀
該土種是紫色砂頁岩風化坡殘積物。經長期種植水稻,不斷培肥改土,形成的一種高產土壤。剖面為Aa—Ap—W—C型。耕作層厚度平均為18cm,質地以壤質粘土為主,<0.002mm粘粒含量在30%左右,但粘而不結塊,濕時軟滑如海綿狀,乾時如“蜂窩狀”,孔隙多,有較多的“鱔血狀斑”。養分豐富,有機質含量3.0%左右。犁底層厚11cm,滲漏能力適宜。瀦育層為稜柱狀結構,呈灰紫至棕灰色,灰色膠膜和鐵錳斑較多,中性至弱鹼性,pH7.5—7.8,陽離子交換量12—13me/100g土,氧化鐵的晶膠率較耕層高10—15倍。據Aa層養分分析結果統計(n=7),有機質含量2.93%,全氮0.147%,全磷0.063%,全鉀1.82%,速效磷4.3ppm,速效鉀70ppm。
生產性能
該土種肥沃鬆軟,通氣爽水,容易耕作,養分含量中等至豐富,供肥性平穩且肥效持久,是高產稻田類型,如藤縣天平鄉富雙村的胡塘垌和無裡屋底垌,均為紫色頁岩母質發育的稻田,1968年平均畝產稻穀268kg,土壤粘重板結,耕作困難,1968年冬起,胡塘垌連年種綠肥,畝壓鮮綠肥1000—1500kg,加上精耕細作,至1981年平均畝產稻穀631.5kg,較1968年增產363.5kg;土壤深厚肥沃,成為紫泥肉田。而無裡屋底垌從沒種過綠肥,水肥管理粗放。1981年單產385kg,較1968年僅畝增67kg,增長25%,1989年土壤普查中兩個垌田土壤性狀差異顯著,胡塘垌耕作層厚16cm,而無裡屋底垌僅12cm,前者容重1.06g/cm3,後者1.42g/cm3;前後有機質3.34%,後者1.76%。改良利用上,要進一步培肥,使之高產再高產。①精耕細作;②高產田每年養分消耗較大,必須注意施肥補充;③合理輪作,雙季稻後可進行冬翻或冬種小麥、油菜、蔬菜等輪作,充分利用地力,發展冬季農業。
歸屬分布
紫泥肉田,屬瀦育水稻土亞類紫泥田土屬。主要分布於廣西的貴港、玉林、藤縣、桂平等縣(市)的紫色岩地區近村、鎮垌田。面積9.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