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坑嶺腳,根據地形由當地村民命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坑嶺腳
- 設立年份:清光緒末年
- 性質:歷史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Zǐkēnglǐngjiǎo
紫坑嶺腳,根據地形由當地村民命名的地名。
紫坑嶺腳,根據地形由當地村民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該處原多梓樹,原名梓坑嶺,因諧音訛傳為紫坑嶺,土名紫坑嶺腳,村名以此。屬植物與地形複合地名。歷史沿革汪姓於清光緒末年由開化縣桐村鄉華山村遷此。...
西尖塢 西尖塢是1932年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處西尖塢尖西側山腰處,土名西尖塢,村以此名。屬地形地名。歷史沿革 汪午生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從紫坑嶺腳遷此。
球川溪:源於球川鎮的烏麥田村紫坑嶺,流經球川鎮,至廖家向西流入江西省信江,最終匯入長江,境內全長16.85km,流域面積43.35k㎡。江山港,屬錢塘江水系,發源於雙溪口鄉浙、閩交界處的蘇州嶺,由西南向東北穿行於山地丘陵之中,貫穿市境中部,流經雙溪口、峽口、鳳林、淤頭、賀村、清湖、碗窯、虎山、雙塔...
四界範圍:伏龍出水(沿玉金公路至)洞口地方(沿漏底小路至)洞口水坑尾(沿山腳至)螺螄山(沿山脊至)漏底嶺腳(沿漏底小路至)塢口(沿小路至)封家後背山(沿山脊至)三溝坑尾(沿山脊至)大洞後背山頂(沿山脊至)黃家山(沿山脊至)伏龍出水。地形地貌 經地質年代中的大規模斷裂、褶皺、岩漿等活動及...
唐下舒、上考、龍山、前山、塔兒頭、格山沿、雲路、新河、上新屋、岩洞口、岩渡里、大後、下田、澤塘、唐上、三兒頭、汪村、葉宅、橫洋、鳳山寺口、官英堂、仁壇、夏杜曹雅堂、上廳、象牙里、白蓮塘、長塘頭、前渡金、後力坑、中山、安坑、山端頭、箬嶺下、下位、金坑、周坑、長川、里嶺腳、明星...
此期的石刻主要分布在冀國夫人葉太君墓道、越國公史詔墓道、寶華寺後山史氏祖塋墓道、七坑墓道石刻、龍首山石刻、排祭嶺嶺腳石刻和姑野岙石刻。這一時期正值南國立國初期,百制初創,社會節儉,石刻以簡樸風格為主,造像自然少刻意雕琢,墓道形制不大,有較強的民間化色彩。2、以丞相史浩墓道石刻為代表的南宋中期...
山西、山西孔、黃崗、白麻塘、方山腳、苔川、三井頭、張坑、上柏石、派溪呂、匯楊、官川、南湖、郎川、下山、寺口呂、英村、象珠一村、象珠二村、象珠三村、象珠四村、峽源、樓下陳、後渠、三渡溪、橫坑、如春、鄭家、莊口、長村、泉頭、雅呂、楓嶺腳、塘里坑、雅仁、西寮、木渠、上葉、竹川、椒坑...
1949年前,有新宅、水碓頭、百稱田頭、腳奎頭、上佛堂、山招塢、三文頭、三肩嶺頭、下路廊、低基、小橋、新橋、老鴉柯、崗山、油燈坑、掃基塢、山窟里、毛栗頭、外庵、里庵、梅花嶺頭、湖田嶺腳、山下、山皇前、坑口、上東崗、下東崗、羊路腳、落柯、高崗、長蛇、水牛山、張毛塢、石爛、藤溪嶺頭、...
官坑村是皖南贛北交界的偏僻大山村。東至官坑口舊址;南至江村、中村、忤頭山大降;西至盧坑嶺、嶺腳山大賽降;北至覺嶺山大降。建村歷史 2、村落名稱由來:自唐德宗朝洪經綸於公元783年後,與子全游遷徙婺源官源(今官坑)居之,來由是以官名地也,有寓意兒孫代代像觀察史洪經綸一樣加官進爵,連綿不斷。...
舊城-下盤-磊石坑-金杏燈-沙基-老塘岸-上盤-拖牛壩-市場-年岸-上林-徐岙-婁下-塘岸-杜橋 4 77 臨海公交632路 上盤-市區 上盤客運中心-市場-杜橋-東海翔-洋平-山後葛-西湖-馬岙-溪口-馬宅-西坑-嶺腳-大箬下-船至-章山頭-前彎-邵家渡-西林-洛河橋-體育館-公安局-臨海市區 10 78 臨海公交635路...
原在村左,石佛嶺腳前,明代正統十四年(1449年)毀於戰火。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遷建至黃碧山之西麓。前福建道監察御史陳鴻寶公,有“亢濮大宗”贈額,遂沿稱為“大宗祠”。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修葺,道光六年(1826年)再次改建,同治元年(1862年)被太平軍強行拆毀,同治二年(1863年)至同治十二...
2011年末,尤溪鎮轄39個行政村:花園聯合、清潭、坎頭、新坑、柴坦、指岩、葉岙、於岙、陳家村、吳家村、大左、大左岙、王扇、山舟、莊基、溫家岙、八年、竹家山、寶田、古竹堂、梅園、哈龍岙、嶺腳金、下漲、白岩、仰天坪、青峰、灰坑、平坑、柵下、雙坑、沙衣遼、長加山、梓樹坑、官坑、梨樹坑、...
由三陽王乾嶺腳沿溪前行數十步為里王乾嶺腳自然村,里王乾嶺腳東面山塢稱上岔,可到木田山、西壇;里王乾嶺腳北面山塢有山腳橋(有人稱此塢為山腳塢),由山腳橋西向上山有山舍人家稱楊樹壠。原先潘政壽兄弟及家人居住於此。由山腳橋東向上山可到百步街、燕窠、蘇家坑、徐家塢自然村,由徐家塢自然村向北...
2017年,新建村道硬底化永坑村高橋坑—佛子2.1公里、思甲村水庫嶺—何木塑2.1公里、金灘村金灘嶺腳—割麻坳1.5公里等21條共27.91公里,全鎮可通車裡程達244.69公里。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榃濱圩鎮原有上、下兩條街共長400米。1994年,搬掉阻礙街道建設的鯉魚山未能實施,在G324線公路兩旁、敬老院至炮竹廠...
草嶺古道,是一條連線台灣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與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山區的步道。屬古代淡蘭古道一部分,亦為僅存的路段之一(淡蘭古道為台灣少數民族所開闢,今萬華到宜蘭間的道路)。“草嶺”之名得自道旁山嶺芒草生長茂盛,幾乎不存其餘樹種。古道長約8.5公里,一面環山三面環海,有虎字碑,雄鎮蠻煙碑等古蹟,...
之處,築大壩,攔溪水,並沿雙髻山麓,開渠挖溝,隨後,又在西墩溪垵坑支流和源於杉垵的史厝坑支流上築堤截流,引溪水灌溉磨石嶺尾沿虎山腳下的詩敦溪東、溪西、外洋、龍震慕及東頭洋的大片田園土地。詩敦,自此後,儘管天公不作美,連晴無雨,而境內卻能久早無憂,旱澇保收,里人勤耕細作,食用無愁,...
清順治末康熙初,有葉姓遷橫樟,居村頭及平崗嶺腳,道光末鹹豐初外遷。清康熙末雍正初,有明末從福建遷赤圩的張姓太郷及子元龍從赤圩遷橫樟。清乾隆時期包姓興盛,繼鼐、繼昱後代合力,於乾隆四十三年建宗祠。村中寺廟亦於此時期由全村各姓人共建。另有明時及清初建的崗頭大殿,四相公殿,大帝殿,洞主殿。包...
截至2011年末,俞源鄉轄力豐、下楊一、下楊二、劉秀、岩坑、尖坑、黃皮坑、宋村、陽畈、俞源、大黃嶺頭、九龍山、小後陶、破崗山、後陶、祝洪、吳宅、鐘蓬、馬卜、黃家裡、凡嶺腳21個行政村;下設102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俞源鄉轄8個行政村:俞源村、後陶村、吳宅村、劉秀村、陽畈村、凡嶺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