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之隧道

紫之隧道

紫之隧道(Zizhi Tunnel),是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境內的地下通道,位於西湖風景區之下,也是杭州市"二環、三縱、五橫"快速路網重要組成部分。

紫之隧道於2012年12月28日動工興建;於2016年6月27日全線貫通;於8月10日通車運營。

紫之隧道南起之浦路,下穿西湖風景區,北至紫金港路;道路全長14.4千米,寬21米;設計道路為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為60千米/小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之隧道
  • 外文名:Zizhi Tunnel
  • 始建日期:2012年12月28日
  • 投用日期:2016年6月27日
  • 類型隧道地下隧道
  • 長度:14.4千米
  • 寬度:21米
  • 車道設定:雙向六車道
  • 設計速度:主線:60千米/小時;匝道:30千米/小時
  • 起止位置:之浦路、紫金港路
  • 途經線路:之浦路、紫金港路
  • 管理機構:杭州市交通運輸局
建設歷程,隧道位置,隧道設計,隧道結構,隧道參數,設備設施,運營情況,票制票價,通行事項,建設成就,技術難題,榮譽表彰,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2012年9月6日,紫之隧道舉行工程招標儀式;12月28日,紫之隧道動工興建,並舉行動工儀式。
2016年8月10日,紫之隧道通車運營2016年8月10日,紫之隧道通車運營
2013年3月,紫之隧道進行暗挖隧道的工程建設。
2015年10月31日,紫之隧道完成3號隧道西線貫通工程。
2016年6月27日,紫之隧道全線貫通;7月26日,紫之隧道通過工程驗收;7月29日,紫之隧道進行最後設備調試工作;8月10日,紫之隧道通車運營。

隧道位置

紫之隧道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部,位於杭州繞城高速與西湖風景區之間;隧道南起之浦路、之江路,下穿五浦河、之江路、引水暗渠後進入山嶺段,沿西湖風景名勝區域外圍向北至蔡國忠山出山嶺段,後下穿西溪路、天目山路、沿山河等,沿著紫金港路向北,至塘苗路後出地面。
紫之隧道布局圖紫之隧道布局圖

隧道設計

隧道結構

  • 整體布局
      
紫之隧道分別由地下主線隧道、地面道路,及其各立交匝道組成,隧道路段呈南至北的方向布置。
紫之隧道入口紫之隧道入口
  • 設計特點
紫之隧道山嶺段設定兩個露頭點,共三座隧道、兩座橋樑。沿線斷面類型主要包括U型槽段、暗埋段、暗挖淺埋段、A型山林隧道段、B型山林隧道段、C型山林隧道段。主線採用管廊式單箱雙室矩形結構,山嶺段隧道採用雙向六車道的三心圓斷面形式,淺埋暗挖法隧道採用雙向四車道三心圓斷面形式。全線縱坡呈“W”布置,最大縱坡在兩個U型槽敞口段。

隧道參數

紫之隧道全長14.4千米,其中,1號隧道長4857米,2號隧道4052米,3號隧道全長4987米,1號露頭點(橋)長83米,2號露頭點(橋)長88米;南進口匝道長1080米。南出口匝道長607米,北進口匝道500米、北出口匝道465米。主線暗挖段單洞淨寬13.5米,淨高4.5米,檢修道淨高2.5米,三車道建築接線寬度為13.5米,寬度和建築裝飾層厚度0.15米,兩車道到建築界限寬度為10米;單孔建築限界高度4.5米,設備安裝高度0.75米,路面及其墊層厚度0.31米,兩車道孔經高5.25米。主線U槽段車道寬度取3.50米,路緣頻寬度0.5米,左右側向淨寬0.5米,安全頻寬0.25米,中央分隔帶2.60米。匝道暗挖段車道寬度取3.50米,左側側向寬度為0.50米,右側停車頻寬度2.5米,兩側檢修道各寬0.75米,單洞淨寬8米。
紫之隧道內部分岔口紫之隧道內部分岔口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
城市主幹道
設計速度
主線:60千米/小時;匝道:30千米/小時
車道設定
雙向六車道
通行淨高
≤4.5米
側向寬度
0.50米
坡度係數
最大:5%,最小:0.3%
設計年限
100年
抗震等級
7度
參考資料:

設備設施

  • 區間測速
2018年4月,紫之隧道裝設區間測速裝置及測速提示牌,測速裝置主要集中在3車道車速80公里/小時的這段區域。

運營情況

票制票價

2016年8月10日,紫之隧道通車運營,隧道全段不實施收費制度,免費通行。

通行事項

2016年12月10日,杭州市區部分道路的“車輛行駛最高限速值”(簡稱‘限速’)進行調整,其中紫之隧道的之江路匝道至西溪路匝道路段,即雙向6車道路段,限速由60千米/小時調整至80千米/小時。

建設成就

技術難題

紫之隧道的主要難點有:
紫之隧道大清谷段紫之隧道大清谷段
1、工程規模大,施工場地小:
紫之隧道是一項大型的市政工程,其規模之大在中國國內市政隧道中實為罕見,並且涉及明挖、淺埋暗挖法以及鑽爆法等多種功法,工序多而複雜。
2、環境保護、文明施工要求高:
①紫之隧道主要位於西湖風景名勝區外圍,兩個山嶺段“露頭點”東側為西湖風景名勝區,無出渣通道的可能,楊家牌樓西側為茶地和墓地,沿線的環境保護和文明施工要求很高,須採取措施將周邊的影響控制在最低程度。
②紫之隧道南段位於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且靠近錢塘江杭州飲用水源一級陸域保護區,北段靠近西溪濕地,且周邊度假酒店及住宅小區多,環境要求高低;中部穿越景區,一級國家森林公園,植被保護要求高,且用地受到限制。
3、沿線地質條件多樣,南北兩端建(構)築物多:
紫之隧道內部裝飾紫之隧道內部裝飾
①紫之隧道南段為淤泥質黏土,其壓縮性高,靈敏度高,含水量高,強度低,具有“三高一低”特徵;北端主要為粉質粘土及粘土混碎石;中部山嶺段主要為砂岩,強度低,節理髮育,遇水易軟化。
②紫之隧道南段下穿五浦河、引水暗渠、江園度假村建築樁基,一級自來水梅林泵站;北側紫金港路兩側及沿線建(構)築物密集,包括汽車西站大廳、苗圃用房、沿山河橋、西溪天堂地下車庫通道橋等。
4、社會交通組織難度大:
①紫之隧道南段位於之浦路和之江路,之浦路與之江路平交,當時為過境要道,過境車輛和沿線車輛很多,是之江區域最繁忙的路段之一,施工期需保證之江路及之浦路正常交通通行。
②紫之隧道北段位於紫金港路和西溪路,紫金港路與西溪路“T”字相交;由於紫金港路段沿線為西溪濕地景區等,場地較為侷促,要保證周邊現有交通的通行,交通組織難度較大。
5、施工工期緊:
當時為了儘快結局杭城第三線路網缺失的問題,緩解主城區由於交通轉換造成的交通壓力,確定工程土建及機電安裝工期為36個月;在西湖周邊無法通過施工斜井增加工作面的情況下,工期十分緊張。
6、地質複雜:
紫之隧道開挖範圍內影響土層分別為淤泥質土、含粘性土碎石、全風化泥質粉砂岩、中風化泥質粉砂岩。

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
所獲獎項
杭州紫之隧道
2017年度浙江省“錢江杯”(優質工程)
參考資料:

價值意義

紫之隧道的修建,填補了杭城西部路網的交通空白,開闢了聯繫城市西北與城市西南及南部的新通道,為杭州市交通規劃添加了濃重的一筆,對改善城市擁堵現狀以及提升景區環境品質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隧道建設》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