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艷慧

索艷慧

索艷慧,女,博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索艷慧
  • 出生日期:1986年12月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構造地質學、海洋地質學
  • 任職院校:中國海洋大學
個人經歷,研究方向,學術成果,榮譽獎項,

個人經歷

學習經歷
中國海洋大學,地質學學士學位,中國青島,2008.06
中國海洋大學,構造地質學碩士學位,中國青島,2011.06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質學博士學位,中國青島,2014.06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美國麻薩諸塞州,2012.09-2013.09
工作簡歷
2014.07-2017.12,中國海洋大學,講師
2018.01-至今,中國海洋大學,副教授
現今學術兼職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Geological Journal》、《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等審稿專家

研究方向

1. 學科方向:構造地質學、海洋地質學
2. 套用基礎:基於重磁數據的計算工作,綜合構造地質學、海洋地球物理等多學科研究方法,以存在勘探難度且研究較為薄弱的遠離洋中脊的軸外區域為研究目標,探索印度洋的軸外構造-岩漿過程及可能的成礦模式,為軸外資源的勘探提供理論支撐;以地震剖面等數據為基礎,以中國東部渤海灣、東海陸架等新生代含油氣盆地為研究對象,探索西太平洋活動大陸邊緣的新生代構造和油氣成藏特徵自西向東的遷移規律,為西太平洋活動大陸邊緣的構造演化和油氣勘探提供理論支撐和指導勘探價值。
3. 近期研究興趣:
(1)洋陸過渡帶:中國東部中-新生代陸內構造變形與西太平洋板緣作用(渤海灣盆地等新生代盆地、華北-華南燕山期褶皺-逆沖推覆構造、板內活動構造);東亞陸緣構造躍遷、西太平洋俯衝後撤、地幔楔動力學、俯衝引擎(動力學);
(2)陸架和邊緣海盆地動力學:西太平洋陸緣含油氣盆地構造與天然氣水合物相關的活動構造;
(3)海底構造系統:西北太平洋中-新生代俯衝帶過程與地質災害;印度洋新生代洋中脊-地幔柱相互作用與成礦。

學術成果

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西南印度洋洋脊軸外構造-岩漿過程及其熱液成礦模式”(41502185,2016.01-2018.12),項目主持人
(2)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西南印度洋死亡洋中脊識別及板塊重建”(2015M580605, 2015.10-2016.10),項目主持人
(3)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項目,“基於重力數據的印度洋構造-岩漿過程探討及熱液成礦區預測”(BS2014HZ002,2014.12-2016.12),項目主持人
發明專利
1. 郭玲莉, 李三忠, 索艷慧, 惠格格, 戴黎明. 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滑坡模擬及觀測系統. 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專利號: ZL 2014 2 0167305.7,申請日期: 2014.07.03。
2. 郭玲莉, 李三忠, 索艷慧, 惠格格, 戴黎明. 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滑坡模擬及觀測系統. 國家發明專利, 申請號: 201410139109.3, 申請日期: 2014.04.08。
論文和論著
1. 論文收錄情況:已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20餘篇(第一作者6篇),EI收錄10餘篇。
2. 代表性文章列舉如下:
[1]. Suo, Y.H., Li, S.Z., Li, X.Y., Guo, L.L., Wang, Y.M. 2016. Crustal thickness anomalies in the Indian Ocean inferred from gravity analysis. Geological Journal, DOI: 10.1002/gj.2786 (SCI).
[2]. Suo, Y.H., Li, S.Z., Yu, S., Zhang, Z., Li, X.Y., Guo, L.L. 2016. Morphotectonics and ridge jumpings in the Indian Ocean. Geological Journal, DOI: 10.1002/gj.2746 (SCI).
[3].Suo, Y.H., Li, S.Z., Zhao, S.J., Somerville, I.D., Yu, S., Dai, L.M., Xu, L.Q., Cao, X.Z., Wang, P.C. 2015.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s in East Asia: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Meso-Cenozoic East China Sea pull-apart basins. Geological Journal, 50: 139-156 (SCI).
[4]. Suo, Y.H., Li, S.Z., Yu, S., Somerville, I.D., Liu, X., Zhao, S.J., Dai, L.M. 2014. Cenozoic tectonic jump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basins in the East Asia Continental Margi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88: 28-40 (SCI).
[5].索艷慧, 李三忠, 劉鑫, 戴黎明, 許立青, 王鵬程, 趙淑娟, 張丙坤. 2013. 中國東部NWW向活動斷裂帶構造特徵: 以張家口-蓬萊斷裂帶為例. 岩石學報, 03: 953-966 (SCI).
[6].索艷慧, 李三忠, 戴黎明, 劉鑫, 周立宏. 2012. 東亞及其大陸邊緣新生代構造遷移與盆地演化. 岩石學報, 08: 2602-2618 (SCI).
[7]. 索艷慧, 李三忠, 許立青, 戴黎明, 劉鑫, 郭玲莉, 曹花花, 王鵬程, 周立宏, 樓達. 2015. 渤海灣盆地大岐口凹陷新生代構造演化與盆地原型. 地質科學, 50(2): 473-488.

榮譽獎項

2014年獲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