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地理位置:韓公渡鎮
- 所處時代:
- 保護級別:
- 編號:
- 批准單位: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遺址特點
護城河
大小城的四周外緣以及小城內有護城河,現狀以帶狀或連續池塘的形式存在。護城河最窄處寬15米,最寬處位於大城東側,達138米。通過衛星影像圖和1967年拍攝的衛星影像圖相比對,最寬處應為1967年後人為擴挖所致,由於無法確定大城東側護城河原始邊界,護城河面積暫且按現水域面積統計,約15萬平方米。
崆嚨觀遺址
崆嚨觀遺址面積約21000平方米,位於城址東部的一處高台地上,觀宇已毀,基址尚存,地面遍地漢磚漢瓦;甚至大城東段城牆上修建較早的房屋的大量階沿石和柱礎都是從崆嚨觀所搬,再經加工打制而成,階沿石和柱礎上仍可見雕刻的花紋圖案。
張家咀墓群
張家咀墓群面積約69000平方米,位於城址的東部,為距離城址最近的墓葬區之一,地表暴露有漢晉時期的墓磚,同時在當地村民挖魚塘的位置也發現一些戰國時期的陶片,推測這一區域在戰國時期當為城址外圍的生活區,漢晉時期淪為墓葬區。
五坡嶺墓群
五坡嶺墓群面積約40000平方米,位於城址的北部,為距離城址最近的墓葬區之一,從調查情況來看,暴露出較多漢晉時期的墓磚,可推斷此墓群當以東漢及以後的墓葬為主,同時,還發現此處存在戰國至漢代的遺址。因此,推測這一區域在戰國至西漢時期為城址外圍普通聚落區,至東漢以後淪為墓葬區。
龍家山遺址
龍家山遺址面積約26000平方米,位於小城西段護城河外側,經考古鑽探發現有大型的戰國時期夯土台遺蹟。
城外的水系
城址的北面存在一條人工開挖的河道將城址西側的黃蠟溪和北壕溝相連通,由於這條河道與北壕溝的連線處是位於大城的東北角,因此推測這條河道開挖的時間是與修築大城基本同時的,結合現存地勢分析,其應當為引水河(溝);同時,結合地勢及衛星圖片推測,在城址的西南面可能還存在一條排水河(溝),當然由於這一區域還尚未進行鑽探,故暫不能確認。此外,經鑽探,初步確認城址的南面存在大面積的水域,有可能就是當時七里湖的一部分。
文物遺存
索縣漢代城址內採集漢磚、漢瓦和代陶器殘片,曾挖出有銘文“漢壽”字樣的古磚。出土有大量灰陶罐、豆等東周楚國遺物,據此可以推知此城在東周時就已修建。
研究價值
索縣漢代城址自西漢置索縣至隋並置武陵縣的780多年間,一直為索縣(後改為漢壽縣)縣治。遺址布局規整、保存基本完好,作為漢代湘北地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保護措施
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
索縣漢代城址保護範圍:四向以原索縣城護城河外緣外擴10米為界。
索縣漢代城址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張家嘴東側;南至邊魚嶺與地下尾交界處;西至中鼻堰西側;北至黃臘溪北側。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索縣漢代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