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美術卷

素描:美術卷

《素描(美術卷)》是專門為普通高等院校美術專業編寫的教材,包括對與技法的講解,附有大量范畫和世界素描名作,可供欣賞和參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素描:美術卷
  • 出版社: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 頁數:221 頁
  • 開本:16 開
  • 定價:38 元
  • 作者:陸琦 全山石
  • 出版日期:2006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10835203
  • 品牌: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專門為普通高等院校美術專業編寫的教材,注重理論聯繫實際,突出規律性、普遍性、系統性,側重於素描技法的把握、造型語言的精通故祖諒,側重於具象的描繪及寫實主義的活現。
本書講述力求精到。在技法方面對各環節、各要素,分別概括出十幾個“十”,造型意識部分也有三個“十”,便於讀者對某一專題的理解和把握。
本書附有大量范畫和世界素描名作,可供欣賞和參考,本書不僅是普通高校的美術教材,也是美術愛好者的基礎課程參考書。槳項

圖書目錄

總序
導言
第一章 素描的歷史
第一節 古代時期
第三節 巴洛克時期
第四節 法國時期
第五節 近現代時期
第六節 西方素描在中國的引進與發展
第二章 素描的要素
第一節線條
第二節 明暗
第三節 質感
第四節空間
第五節 透視
第六節 比例
第七節 構成
第三章 素描的表現
第一節 調子素描
第二節 結構素描
第三節 表現應寒漿素描
第四節 設計素描
第四章 素描的意識
第采辯兆背一節 觀看
第二節 感覺
第三轎愚漏節 意識
第四節 關係
第五節 技藝
第五章 素描的實踐
第一節 素描寫生應理解的幾個概念
第二節 素描寫生應把握的一些方法
一、石膏模型寫生
二、人物肖像寫生
三、人體寫生
四、風景寫生
第六章 素描名作欣賞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後記

我自從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後,一直在高校從事美術教育,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曾撰寫過有關美術教材多部,早就想寫一部較為完整的《素描》教材。
素描是一切市祖蘭造型藝術的基礎,本書又作為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重點教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有機會承擔此項編寫任務,深感榮幸和責任重大,花了一年多課餘時間,全力以赴,總算在今天與讀者見面,實現了“搭橋”的初衷,十分欣慰。
本書作為中國藝術教育大系的組成部分,與其他已出版的同系教材並列為美術分卷,有關形式上共性的東西,儘量與它們取得一致,例如每章都有思考練習題,都列出參考書目;而其內容則完全根據素描藝術的特點及其教學需要來編寫。
回顧本書的撰寫,歸納起來,有五大特點:
一、突出“寫實”。本書作為造型藝術基礎課程,重在寫實主義的技法、技巧。我贊同徐悲鴻先生:“倡智之藝術,思以寫實主義啟其端”,尊重廣大欣賞者求兆笑凝和收藏家對寫實主義作品的愛好,重視在現代藝術中寫實主義不斷出現的新造詣,也重視寫實主義藝術中含有寫意和抽象的審美因素。
二、注重“特色”。水墨是素描常見的表現形式,我們把歷史悠久的中國水墨與白描,看作是中國傳統素描,把20世紀才從兩方引進的素描,看作是現代素描,兩者共存互補,構成有中國特色的素描體系。書中多處提到中國傳統素描,包括列舉了中國畫史上著名畫家的畫技和創見,列舉了中國畫論中常見的十大論點,旨在促進互通。

序言

由學校系統施教而有別於傳統師徒相授的新型藝術教育,在我國肇始於晚清的新式學堂。而進入民國後於1918年設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則可被視為中國專業藝術教育發軔的標誌。時至1927年於杭州設立國立藝術院,1928年於上海設立國立音樂院,中國的專業藝術教育始初具雛形。但在20世紀的上半葉,中國的專業藝術教育發展一直處在艱難跋涉之中。以蔡元培、蕭友梅、林風眠、歐陽予倩、蕭長華、戴愛蓮等為代表的一批先賢仁人,為開創音樂、美術、戲劇、戲曲、舞蹈等領域的專業教育,蓽路藍縷、胼手胝足、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專業藝術教育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1949年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伊始,即著手建立我國高等專業藝術教育體系,將以往音樂、美術、戲劇專業教育中的大學專科,提高到了大學本科層次。當時列為中專的戲曲、舞蹈專業教育,也於20世紀80年代前後逐一升格為大專或本科,並且自70年代末起,在高等藝術院校中陸續開始了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迄今為止,我國已形成了以大學本科為基礎,前伸附中或中專,後延至研究生學歷的完整的專業藝術教育體系,在大陸擁有30所高等藝術院校,123所中等藝術學校的可觀的辦學規模。
二、注重“特色”。水墨是素描常見的表現形式,我們把歷史悠久的中國水墨與白描,看作是中國傳統素描,把20世紀才從兩方引進的素描,看作是現代素描,兩者共存互補,構成有中國特色的素描體系。書中多處提到中國傳統素描,包括列舉了中國畫史上著名畫家的畫技和創見,列舉了中國畫論中常見的十大論點,旨在促進互通。

序言

由學校系統施教而有別於傳統師徒相授的新型藝術教育,在我國肇始於晚清的新式學堂。而進入民國後於1918年設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則可被視為中國專業藝術教育發軔的標誌。時至1927年於杭州設立國立藝術院,1928年於上海設立國立音樂院,中國的專業藝術教育始初具雛形。但在20世紀的上半葉,中國的專業藝術教育發展一直處在艱難跋涉之中。以蔡元培、蕭友梅、林風眠、歐陽予倩、蕭長華、戴愛蓮等為代表的一批先賢仁人,為開創音樂、美術、戲劇、戲曲、舞蹈等領域的專業教育,蓽路藍縷、胼手胝足、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專業藝術教育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1949年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伊始,即著手建立我國高等專業藝術教育體系,將以往音樂、美術、戲劇專業教育中的大學專科,提高到了大學本科層次。當時列為中專的戲曲、舞蹈專業教育,也於20世紀80年代前後逐一升格為大專或本科,並且自70年代末起,在高等藝術院校中陸續開始了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迄今為止,我國已形成了以大學本科為基礎,前伸附中或中專,後延至研究生學歷的完整的專業藝術教育體系,在大陸擁有30所高等藝術院校,123所中等藝術學校的可觀的辦學規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