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熏亦稱香爐、熏籠,是一種用於薰香的生活器具。古代較早時候的香熏均為陶瓷燒制,或斂口扁圓腹,或呈球形,或有提梁,或有雙耳,或有足,大小不一林林總總,器壁上一般都鏤有多處圓孔,用來散發香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素三彩鴨形香熏
- 出土地點:景德鎮市
- 館藏地點:景德鎮市
- 所屬年代:明代
文物概述,御用瓷器,文物特點,
文物概述
明成化素三彩鴨形香熏1987年出土於景德鎮市珠山東北側明清官窯遺址成化地層,模製,高25.3厘米,分上下兩截,上半截為蓋子,下半截用於盛裝香料,與子母口相合。鴨頸中空與口相通,鴨腹橢圓,腹部合縫處有6個巧妙的隱孔,這樣可以讓空氣從隱孔進入鴨腹,與張開的鴨嘴對流,當薰香點燃置於鴨腹內,煙氣便會從鴨嘴自然散發而出,瀰漫開來。鴨足與中空的方形底座相連,底座四壁開光鏤空,撇足,底部有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方形款。
御用瓷器
官窯燒制的產品專門供朝廷御用。明代在江西景德鎮設定窯廠,專門為皇家生產御用瓷器。據文獻記載,官窯燒制100件相同的瓷器,一般只有4件是貢品,為了防止落選的御瓷流入民間,其餘的96件以及即使只有微瑕的次品都必須全部打碎,並就地掩埋。這件明代鴨形香熏周身有多處裂紋,就是工作人員從大量出土瓷器碎片中細緻篩查、精心粘接而成的產物。
明早中期政局穩定,國富民強,香熏的製作和使用也進入繁盛時期,皇宮內的大殿、書房、內寢都配置有巨大熏爐。香熏形制多樣,鴨形香熏從西漢起就已流行,至宋代到達頂峰,目前傳世的宋代銅鴨熏、影青釉瓷鴨熏都是其中的精品。
文物特點
這件距今已有500餘年的鴨熏體形優美完整,造型寫實生動,胎薄體輕,極富觀賞性。只見一隻活潑可愛的鴨子曲項昂首向天,豐腹粗頸,尾巴上翹,斂翅立足,身姿挺立,張嘴吐舌似在“嘎嘎”鳴叫,神態粗壯穩健、俏皮可愛、栩栩如生。據古書記載:“黑白等地而繪綠黃紫三色花者謂之素三彩。”雖以黃、綠、紫三色為主,也不僅僅限於此三色,“……有實四五彩而亦稱素三彩者”,製作方法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胎上以彩釉填在已刻劃好的紋樣內,再低溫燒成,以明代成化瓷器為早,製品多見於鴨形香熏和鴛鴦足枕頭。
此鴨熏的器底與鴨頸內腹施白釉,鴨首、腹部、尾部施墨綠色低溫鉛釉,鴨嘴、足、鴨蹼施黃色鉛釉,頸、腹內刷黃釉,腳趾、背上羽毛及雙翅錐刻處填孔雀綠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