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頁上的足印

紙頁上的足印

《紙頁上的足印》是當代作家彭程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1月。

該書作者對優秀的中外讀物進行了經年不斷的、涉略廣泛的、深情投入的悉心爬梳,客觀地構成了一部文脈清晰、書香博郁、呈現準確的“一個人的閱讀史”。該書綿密而真誠地記錄了一個寫作者在與書為伴中的生命狀態、精神脈象、思想意蘊和心靈軌跡,成為了一部具有代表性意義的人文知識分子的“心靈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紙頁上的足印
  • 作者:彭程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17年1月
  • 字數:275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紙頁上的足印》由作者數年來在各種報刊雜誌上所發表的與讀書和書籍相關的文章結集而成,文章內容豐富深邃,體裁靈活多樣,長短不拘一格,共70餘篇,分為四輯。第一輯收錄的是泛論讀書的文章,匯集了作者多年來潛心讀書的種種感悟,呼籲人們要努力養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習慣;第二輯收錄的是評論國內作家及其圖書的文章,包括沈昌文凹凸廖奔陳冠學蘇北土生劉先平祝勇韓春旭等人及其作品;第三輯收錄的是評論外國作家及其圖書的文章,包括米沃什帕慕克惠特曼塞弗爾特雅姆等人及其作品;第四輯收錄的是其他與讀書和書籍相關的文章,主要包括對張中行等一些具體的書人書事的介紹描繪。

作品目錄

第一輯
藏書的形成
待讀之書
好書付與時光汰
書讀無須多
讓眼睛歇一口氣 給大腦開足馬力
當新秀成為名家
規避和選擇
讀書讓人目光篤定
書卷多情似故人
讀書與做好人
讀“無用”之書
為什麼不讀經典
閱讀讓人保持生長
把目光收回到自家書櫃
書痴悔悟記
第二輯
潛研勤以恆 蔚然成大觀——讀《品劇日記》
靈魂在田園——讀《大地的事》
難忘的《呼蘭河傳》
學汪亦似汪 尋常見雋永——讀《那年秋夜》
一個“知道分子”的自白——讀《知道——沈昌文口述自傳》
發掘漢字的文化魅力——讀《土生說字》
歐洲想像里的中國生活——讀《歐洲大地的中國風》
“書生意氣”當倡揚——讀《書生意氣》
崑曲復興與文化守望——讀《崑曲之路》
在大牆內播撒人性溫暖——讀《丹東看守所的故事》
盪氣迴腸的命運詠嘆——讀《花自飄零》
生態道德關懷的文學化表述——讀劉先平作品
革命女性群像的個性化塑造——讀《主義之花》
對一個群體命運的書寫——讀《農民工》
詩情飄蕩的生命講述——讀《外婆史詩》
用文字鋪一條回家的路——讀《何處是歸程》
那一片土地上的神性——讀《瑪吉阿米》
散文織錦:用詩韻的絲線繡成——讀《烏群》
書寫文化的鄉愁——讀《藍印花布》
在高處生存——讀《生命之約》
奇人奇事背後的文化情懷——讀《京都奇叟——京味文化的發現與珍藏》
思想的結晶——讀《大地與夢想》
笑聲里的苦澀——讀《書里書外的喜劇》
飛翔著生活——讀《歐亞遠征》
在平淡中品味情趣——毛東武散文集序言
每個人的生命都會有自己的光彩——《飄逸的鈴聲兒》序言
“活在詞語中”才能“自足自適”——凸凹印象記
第三輯
在旅途中讀米沃什
帕慕克的“呼愁”
尋常日子裡的富足——讀惠特曼《典型的日子》
“我們唯有歡樂的時間”——讀賽弗爾特《世界美如斯》
歷史:在細節的簇擁中行進——讀《平常事情的歷史》
在童年消逝的背後
看清死亡的面孔——讀《死亡的臉》
帶著驢子去天堂
《紫土》的魅力
《冷山》:七年之旅
“探知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是詩人的領域”
荒野與大學有著同等的重要性——讀《哲學走向荒野》
《小城畸人》:被仔細審視的日常生活
第四輯
為了走得更遠
選擇善良
生命美麗
幸福的指數
日常生活
精神的高地
讓學術走向大眾
從“電子眼”的威力說起
對人的關愛
目送春節 思接清明
懷想時光優裕的當年
要奢侈,還是要生存
嶺峰之辨
變動的必要
顧彬又開火了
給《美文》的感言
期待詩意的生存——《光明文化周末》發刊詞
記憶中的星光——《光明日報65年文藝作品選萃》前言
多聲部的靈魂吟唱
仿佛珠貝熠熠閃光——《小說選刊》年度大獎推薦作品評點
寫作是擺脫靈魂中的糾纏
文學是影視永遠的滋養
我也曾受惠於浩然
一曲《廣陵散》飄逝在風中——追憶張中行先生
這些時間深處的玫瑰——答《燕趙都市報》“悅讀周刊”記者問
追求“有難度的寫作”
後記 閱讀是一生的志業

作品鑑賞

《紙頁上的足印》可以看作是一部有關讀書的隨筆集:或讀書紀言,或閱讀感悟,或作家評論,或經典筆記,內容豐富,體裁多樣。作者在70餘篇文字中,呈現了一個如此廣袤的精神世界。他的讀書視野堪稱遼闊,將眾多人文經典盡攬腹中,有一種高蹈而舞、鳳翥九天之感。
讀這部作品,讀者最強烈的印象,是作者對古今中外經典作家與作品流露出的敬意與虔誠。他巧妙地將對作品的閱讀,比擬為在紙質大地上的行走。這是一種何等瀟灑的氣派襟懷,又是一種何等快樂之事。這本書便是他在紙頁的大地上行走的記錄。他或對話先賢,皆成哲思,或躬身撫草,皆成慈航,或抵近蒼生,皆生悲憫,或仰首天穹,皆納甘露。因此,收入這本書中的第一部分,便是關於讀書的大思考,既有哲學的高度,更有歷史的深度,復有人性的溫度。一篇篇讀書華章中,頗多雋語警句,可為兒童少年讀書開示,以資啟蒙性靈,即便對成年人,也不乏啟悟之效。
不論是讀經典作家,還是評論作家道友,彭程的文章都折射出一道智性的向度。一種客觀冷靜的理性,如同古老的羅盤一樣,規範著他閱讀時的判斷,使他在一片書海的汪洋里,始終保持了清醒的姿態。他沒有因為評論對象是聞名遐邇的文學大師,便被其光芒迷亂了視線,而失去自己的判斷,發人云亦云之聲。同樣,對那些剛剛出道的無名之輩,也不會因為其在文壇鮮為人知,而敷衍了事,只要文章才華閃耀,就不吝獎掖鼓勵之辭。即便對那些過從甚密的文友,彭程也不迷失於友情的魔障,而是分寸拿捏到位,在激賞其才華的同時,也不諱言其短板之所在。這些文字,彰顯了一位評論家應有的風範氣度。
第三部分是彭程對域外文學大師和作品的閱讀與欣賞。惠特曼、賽弗爾特、米沃什、帕慕克、安德森,還有憑一部《冷山》一舉成名的查爾斯·弗雷澤,他們的作品已經成為傳世之作,但讀了彭程的評點,讀者仍然要服膺於他嶄新的發現,並頗受啟發。他從這些作品中所獲得的,並非是一般意義上的啟發借鑑,而是經過精神的深度涵泳後所達到的充分感受和深刻理解。彭程立足於一種世界文學的宏大坐標系中,對這些大師進行品評,秉持的是一種人類共同的精神、情感與藝術的尺度,在優雅的筆調中,以將文學、美學、哲學融會貫通的姿態,表達了關於生與死、美與善、社會與自然等重大主題的思索。對於在這個語境下的思考與書寫,彭程表現得充滿自信,從容不迫。
以書為媒,彭程多年來在編輯與創作之間,在評論與散文之間,往復來去,應付裕如。這部讀書隨筆作品集,印證了他閱讀所抵達的廣度和深度。既讀中國古典,亦讀世界經典,他的目光拂掠過中國文學的佳木奇卉,又投向世界文學的葳蕤林苑。文學之外,他的關注還延伸到歷史、哲學、生態學等領域,欣賞其間思想和理性呈現的姚黃魏紫、搖曳多姿。不妨說,經由閱讀,他登上了一個偌大的精神看台,盡覽面前的無限風光,並為之深深沉浸和由衷讚嘆。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6年5月27日,《紙頁上的足印》入選2016年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紙頁上的足印》
2017年1月
人民出版社
978-7-01-017174-6

作者簡介

彭程,1963年出生於河北衡水,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高級編輯。兼任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文學理論評論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等。入選2014年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出版有散文隨筆集《紅草莓》《鏡子和容貌》《漂泊的屋頂》《急管繁弦》等。曾獲中國新聞獎、報人散文獎等。曾擔任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中國新聞獎等獎項評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