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雷夫河

納雷夫河

納雷夫河Narew River歐洲布格河右岸支流。源出白俄羅斯西部沼澤地區,西流經波蘭東部馬佐維亞-波德拉謝低地,在華沙以北注入布格河。全長438公里,流域面積2.9萬平方公里。沿岸多沼澤濕地。主要靠雪水補給。有春汛,夏季豐水,水位漲落幅度達4-6米。冬季結冰4-5個月。下游同布格河相匯處已建水庫,北面經支流別布扎河、奧古斯圖夫運河與涅曼河相通。沿岸主要城市有沃姆扎和沃斯特羅文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雷夫河
  • 外文名:Narew River
  • 全長:438公里
  • 流域面積:2.9萬平方公里
  • 補給方式:主要靠雪水補給
  • 水位漲落:4-6米
  • 結冰期:4-5個月
介紹,關於二戰,德軍強渡納雷夫河,進軍華沙,

介紹

維斯杜拉河東岸支流。源起白俄羅斯西部,流入波蘭東部。納雷夫河長438公里(272哩),灌溉面積28,000平方公里(10,800平方哩)以上。源出白俄羅斯西部的別洛韋日森林(Belovezhskaya Forest),向西流經樹木茂盛的平原和沼澤地。在流入波蘭後,在比亞韋斯托克(Bialystok)附近折向北,再向西流與別布札(Biebrza)河和比薩(Pisa)河匯合。再折向南流,接納其最大支流布格(Bug)河,然後在華沙西北32公里(20哩)處匯入維斯杜拉河。

關於二戰

德軍強渡納雷夫河

瑙約克斯和其他參加這次“波蘭進攻”無線電台的人員,受命前往格萊維茨,在該處靜靜等候實施突擊的秘密信號。命令規定:必須奪占電台,並將其扼守至懂波語的德國人不用電台講話為止。年8月31日20時,黨衛軍分子和刑事犯開始對格萊維茨電台實施進攻。這些“波蘭軍人”在同德國警察“一陣對射”並奪占電台後,一個懂波語的軍官急匆匆地跑到麥克風前,宣讀早就準備好了的文稿。其中有這樣的煽動性語言:“波蘭反德戰爭的時刻來到了!”此後,黨衛軍分子立即槍殺了自己的共謀者。
稍後,便把那些死者作為似乎是死於電台的“波蘭軍人”的屍體展示出來。於是,納粹軍隊得到了希特勒允諾給他們的侵略波蘭的“宣傳藉口”。月31日14時,集結于波蘭邊境的德國國防軍各集團軍群司令部收到關於開始實施“白色方案”——“Y日”的命令。年9月1日,德軍先發制人,奉命向波蘭發起“閃電”式進攻:北面,從東普魯士侵入;西面,從波莫瑞侵入;南面,從西里西亞侵入。德國航空兵為破壞波蘭動員軍隊,開始轟炸波蘭的城市、機場和交通線,而海軍則開始轟擊格丁尼亞港和韋斯特普拉特半島。德國進攻波蘭共投入62個師(其中含7個坦克師),計160萬人。其編制內有坦克2800輛,火炮和迫擊炮6000門,戰鬥機2000架。而波蘭軍隊可用於同德國軍隊作戰的約有68萬人——40個步兵師,22個旅,4300門火炮,870輛坦克、超輕型坦克和裝甲車,1384多架基本陳舊的飛機(其中,停在但澤港的約500架飛機被被德國的霍爾斯坦號全部炸毀)。德軍在出動力量和技術兵器方面顯然具有壓倒優勢。德國的飛機和坦克在質量上也大大地超過波蘭的飛機和坦克。
波軍直至德波戰爭爆發尚未完成戰略集中與戰略展開,只得倉卒應戰。能夠投入戰鬥的部隊只有20個師和12個旅。波蘭愛國者奮不顧身地冒著德國法西斯匪徒的炮火捍衛祖國的土地。走在最前列的是共產黨員;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如保羅·馬利舒克、馬利安·布切克等,都剛剛跑出監獄,身上還穿著囚衣,便急急忙忙地奔赴戰鬥第一線。但在這場殊死的戰鬥中,交戰雙方的力量畢竟太懸殊了,更何況是倉促應戰。波蘭的500架第一線飛機還未來得及起飛,就被炸毀在機場上。無數火炮、汽車及其輜重來不及撤退,即被炸成一堆廢鐵。由於波軍採取分兵把守、消極防禦的作戰方針,以及裝備上處於劣勢,德軍很快便突破了波軍的一線防禦。波軍統帥部曾決定在西布格河、維斯瓦河及桑河一線組織攔阻;以後又曾決定調波茲南集團軍和波莫瑞集團軍側擊向華沙進犯的德軍。

進軍華沙

由於通信聯絡完全斷絕,上述計畫都未能實現。月1日晨,倫敦和巴黎獲悉德國進攻波蘭,轟炸華沙、克拉科夫及其他城市。貝克用電話通知英國駐柏林大使韓德森:德波之間已開始戰爭。波蘭急待英、法迅速援助。希特勒及其將軍們感到有些擔憂。月1日晚,德波戰爭開始後16個小時,韓德森來到德國外交部通知里賓特洛甫:“如果德國政府不給不列顛政府滿意的保證,停止對波蘭的一切侵略行動,並準備立即把軍隊撤出波蘭的領土,那么聯合王國政府毫不動搖地履行對波蘭的義務。”半小時後,法國駐柏林大使庫隆德也遞交給里賓特洛甫一份同樣內容的照會。英、法外交部在要求德國停止軍事行動並從波蘭撤軍後,卻又急急忙忙地使柏林確信:這些照會帶有警告性質,並非最後通牒。於是,德軍便放開膽子繼續侵入波蘭。月1日,英國國王簽署了動員陸軍、海軍和空軍的命令。德軍占領波蘭後,希特勒在德國蘇德特蘭受到當地居民的歡呼致意。簽署總動員令。
但這些命令並沒有把德國嚇住。希特勒認為,英、法的這些措施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他深信,英法即使對德宣戰,也不會開始重大的軍事行動。如同在慕尼黑時那樣,張伯倫和達拉第要求墨索里尼進行調解,寄希望於在新的英、法、德、意四國會議上同侵略者達成協定。但是,英國和法國的國內形勢與1938年秋相比,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張伯倫和達拉第即使再近視,也不能不看到,公開拒絕履行對波蘭承擔的義務和對希特勒表現新的投降,都可能激怒本國人民,內閣有可能被推翻。此種情況迫使他們“表示了決心”。月2日,英國政府指派其駐柏林大使韓德森以最後通牒的方式要求德國停止在波蘭的軍事行動,並撤出軍隊。月3日晨9時,韓德森把最後通牒交給德國。
里賓特洛甫對照會表示拒絕,並通過自己的翻譯施米特向希特勒報告了有關內容。英國照會稱:“德國對波蘭的進攻在繼續。因此,我榮幸地通知您,如果在今天英格蘭時間11時前倫敦不列顛政府得不到滿意的答覆,那么從上述時間開始,兩國將處於戰爭狀態。”不久,德國又收到了法國的最後通牒。月3日,韓德森和庫隆德於11時15分到里賓特洛甫那裡要求答覆,得到的卻是里賓特洛甫傲慢無理的倒打一耙:“德國拒絕英國和法國的最後通牒,並要英、法政府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庫隆德問里賓特洛甫:“從您的話中是否可得出結論:德國已對9月1日法國的正式照會作了否定的答覆?”“是的。
”里賓特洛甫漫不經心地回答,竟連眼皮都懶得抬一下。法國大使無可奈何,呆若木雞,只好奉命發表了如下聲明:“在這種條件下,我必須根據我國政府的委託,最後一次提醒您注意,德國政府由於不宣而戰,對波蘭採取軍事行動,對英、法政府堅決要求德軍撤出波蘭領土不作讓步,而應承擔嚴重的責任。我必須執行我的令人不快的使命,我通知您,從今天(9月3日)17時起,法國政府根據自己對波蘭承擔的義務,認為自己已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同日,英國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召見德國駐倫敦代辦,交給他一份內容與法國庫隆德聲明類似的照會:“……今晨9時,陛下駐柏林大使根據我的指示,曾通知德國政府,如果今天,9月3日,英格蘭夏季時間11時前,陛下的倫敦政府得不到德國政府的滿意答覆,那么從此時起,兩國即處於戰爭狀態。由於英國沒有得到這種保證,所以我榮幸地通知您,兩國從9月3日11時起處於戰爭狀態。”在英、法對德宣戰後,不列顛各個自治領相繼對德宣戰:9月3日——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印度(當時為殖民地),9月6日——南非聯邦;月10日——加拿大。
德國同不列顛帝國各聯盟國、法國及波蘭處於戰爭狀態。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但實際上,僅在波蘭領土上有戰事。月3日,德軍北集團軍群的第4集團軍業已切斷波蘭走廊,到達維斯瓦河下游地區;第3集團軍繼續向南逼進,直抵納雷夫河,進攻矛頭直指華沙;南集團軍群的第10集團軍所屬裝甲部隊業已強渡瓦爾塔河;第14集團軍則從兩個方向對克拉科夫實施鉗形攻勢。月4日,第10集團軍先頭部隊強渡皮利察河。
月5日,德軍已強渡納雷夫河,占領波蘭走廊,進抵羅茲。工業發達的西里西亞被占,克拉科夫被圍。月6日,波政府被迫遷往盧布林,波軍總參謀部遷至布勒斯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