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製造中的計量溯源與測試理論研究

納米製造中的計量溯源與測試理論研究

《納米製造中的計量溯源與測試理論研究》是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由蔣莊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米製造中的計量溯源與測試理論研究
  • 項目類別:重大研究計畫
  • 項目負責人:蔣莊德
  • 依託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納米計量溯源與測試理論是納米製造過程、納米器件/系統性能測試和材料選擇等的關鍵環節和聯繫紐帶,需要進行系統的理論研究。本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納米樣板的製備與量值溯源,研製能溯源到光波波長的名義尺寸小於10nm的各種納米結構樣板,並對其不確定度進行分析;對納米器件中的線邊緣、線寬、側壁、界面和表面等納米粗糙度進行分析和表征,構造評定基準的數學模型,提出相應的測量操作規範,並研究納米粗糙度對高k氧化鉿和鉍基焦綠石等柵介質、ZnO場效應器件、鐵電存儲器電特性參數的影響規律;對掃描電子顯微鏡的測量精度及其立體成像技術進行研究,用於高深寬比納米結構側壁幾何參數的提取和表征、聚焦離子束加工過程的精確控制。通過本項目的研究,將初步建立納米樣板的製備與溯源、納米粗糙度的分析與表征、納米粗糙度與納米器件/系統性能的關係、納米結構側壁幾何特徵參數的測試等標準評價體系,滿足納米製造技術發展的需要。

結題摘要

本項目針對納米樣板的製備與測量比對、納米粗糙度的分析與表征、納米粗糙度與納米器件/系統性能的關係、納米結構側壁幾何特徵參數的測試等標準評價體系,主要開展了以下研究:採用分子束外延(MBE)技術製備出了公稱尺寸小於10nm的線寬樣板(線寬分別為2nm、4nm、6nm和8nm)和節距樣板(節距為3nm)、採用電漿刻蝕(ICP)方法製備出了100nm的納米單台階、採用聚焦離子束(FIB)製備出了50+50nm的納米雙台階樣板、採用原子層沉積(ALD)方法製備出了8nm、18nm和44nm的納米台階高度樣板,並進行國內外測量比對;對LER/LWR進行分析和表征,得到了LER/LWR的量化表征參數體系,建立了基於Motif參數的納米粗糙度表征方法,並基於新一代GPS技術確立了SEM/TEM的納米粗糙度測量不確定度的傳遞模型,對納米粗糙度的GPS不確定度進行了分析和估計,並開發了一套基於新一代GPS的納米粗糙度數位化計量工具軟體系統;製備了高k柵介質氧化鉿(HfO2)薄膜、鉍基焦綠石(BZN)介電薄膜、鐵電鋯鈦酸鉛(PZT)薄膜、基於BZN柵介質的氧化鋅(ZnO)場效應原型器件、基於PZT薄膜的電晶體(TFT)等一批電介質薄膜和電子器件,研究了工藝參數、薄膜表面形貌、表面和界面粗糙度等與其電學性能之間的關係;採用FIB製備了高深寬比納米結構、採用納米球刻蝕技術(NSL)製備了高度有序納米孔、納米諧振腔、大面積三角納米柱陣列等結構,研究了不同納米結構的製備工藝,納米球直徑、納米球模板、製備工藝參數等與納米結構的關係,研究了由二維斷層截面圖構造三維數學模型的技術和方法,採用SEM立體成像方法實現了SEM三維圖像的重構;採用電子束直寫(EBL)工藝在抗蝕劑上製備出了納米柵線結構,按照新一代GPS的操作和運算元理論,對其SEM圖像進行了提取、濾波、擬合等的預處理操作,建立了納米粗糙度的測量不確定度傳播模型,並量化研究了SEM的測量不確定度。課題已經發表論文122篇(均標註了基金號),其中被SCI、EI、ISTP收錄93篇(SCI收錄66篇);撰寫英文專著1本,參與撰寫國外專著3章節;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6項,其中授權5項;培養畢業研究生41名(畢業博士研究生19名,其中1人獲陝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