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生物能電池中提高光電轉化效率的基礎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趙曉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米生物能電池中提高光電轉化效率的基礎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趙曉軍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 批准號:50775152
- 申請代碼:E0512
- 負責人職稱:教授
- 研究期限: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經費:35(萬元)
《納米生物能電池中提高光電轉化效率的基礎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趙曉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納米生物能電池中提高光電轉化效率的基礎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趙曉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本課題依據光合作用機理和葉綠素光合作用膜蛋白體的性質,採用表面二維分子自組裝技術和固體電子學的方法整合光合作用膜蛋白...
三維納米材料光伏電池,是一種新型光伏電池結構,它是由零維納米顆粒、一維納米線和二維納米薄膜組成,它具有廉價、綠色、光電轉化效率高等優點。我們設計並提出了製備這種新型光伏電池的方法,針對一維高密度矽納米線表面較難製作成均勻、...
由於Zn-卟啉的吸收峰廣泛分布於350-700nm之間,在其與N-TiO2協同作用下可紅移吸收光波至750-800nm,因此可大幅度提高對太陽光可見光利用率和光電轉化效率,此研究成果為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進一步提高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儲備...
光伏和光熱伏太陽能電池是實現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兩種有效手段,然而太陽光吸收效率普遍偏低成為制約其光電轉換效率的主要因素,直接影響它們的推廣和套用。基於此,本項目研究面向光伏和光熱伏太陽能電池套用的新穎微納結構,旨在藉助先進微納...
《包覆型銀納米結構對有機太陽能電池性能的最佳化研究》是依託太原理工大學,由郝玉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對大規模利用太陽能、提供廉價電能具有重要意義。但OSCs的效率低是...
表征和分析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及機理,以及研究等離激元共振能量轉移和熱電子轉移增強的光電轉換性能及其在太陽能電池、光探測器及光催化水分解等方面的套用。 1. 研究了CuO納米線陣列的穩態吸收和螢光光譜,不同於塊體CuO的發光特徵,...
《基於量子點敏化的透明型納米管陣列基固態太陽能電池》是依託中山大學,由匡代彬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本項目將開展納米材料合成及其光電性能的研究,旨在結合量子點及納米管陣列來製備新型固態太陽能電池。利用電化學陽極氧化...
能帶偏移與光電化學特性的調製作用,以最佳化的複合結構電極為基礎構築太陽能電池,研究各種結構參數與電池能量轉換效率之間的關係,為實現低成本、高效率量子點敏化半導體太陽能電池打下材料基礎。
面向新型廉價清潔能源重大戰略需求,圍繞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相關基礎科學問題,以材料設計和製備為基礎,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材料體系,探索在廉價條件下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和穩定性的新方法。本項目深入研究無空穴傳輸材料可...
研究發現,上下光散射層高的比表面積和強的光散射有助於提高其光電轉換效率。最後,採用水熱法,並通過煅燒處理後得到的空心盒狀TiO2(HB-TiO2)與P25納米顆粒組合製成TiO2雙層薄膜電極,並將其組裝成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結果表明:空心...
利用納米棒陣列提高載流子的遷移,通過調控納米棒的長徑比,有效擴展和改善無機與有機材料間的界面,提高激子的解離幾率,從而進一步提高光伏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 本項目深入地研究了CuSCN在電化學沉積過程中的生長機理, 提出CuSCN晶體生長...
新概念太陽電池原理與器件套用探索研究是當代凝聚態物理學科前沿。本項目提出進行多重激子效應在熱載流子納米矽薄膜太陽電池上的套用創新基礎研究,主要藉助於多重激子效應對高能量光子的利用從而可以提高太陽電池轉換效率這一特色,以及充分利用...
《納米晶TiO2中可控缺陷對光電化學性能影響及機理研究》是依託清華大學,由馬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通過有效控制TiO2中微觀點缺陷類型和濃度可實現提高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的目的。然而,電子在TiO2中的傳輸...
《半導體納米材料的多激子產生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王曉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發展基於太陽能全光譜利用的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探索大幅度提高其光電轉換效率的新結構、新材料、新方法,已經成為當前最為前沿的基礎和套用...
項目通過分子設計合成了兩大類42個不對稱卟啉敏化染料,研究了卟啉分子結構與光電性能的關係,將其套用在染料敏化納米晶二氧化鈦有機太陽能電池上,將光能轉換成可被利用的電能,實現光電轉換效率達到6.1%。研究了光陽極材料,採用孔徑漸進...
研究建立同質結外延薄膜的表面/界面結構和太陽能轉化效率的關係。 通過本項目的研究將為製備無毒、高效率及低成本的氧化物薄膜太陽能電池提供新原理和工作基礎,促進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的發展。結題摘要 來源豐富及直接帶隙約2.0 eV的Cu...
目前,纖維狀太陽能電池發展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1)光電轉換效率較低,尤其是固態纖維電池;(2)光活性層種類單一;(3)電池內部光吸收及電荷轉移機制等理論問題的研究較少。本項目擬在前期研究基礎上,(1)利用碳納米管和半導體...
開發具有微細介孔結構及高比表面積的半導體納米材料,開展結構-功能一體化複合材料的基礎研究,進行材料微納結構對器件光電轉換效率影響的研究,並進行功能調控。探索大幅提高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的新途徑。研究器件中電子傳輸、電子擴散...
具有很好離子傳輸作用和電荷轉移能力,提高了電池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和穩定性。合成具有微納米級通道的多級結構光陽極薄膜,鉑/石墨烯複合對電極以及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為新型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和套用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
本項目對PbS量子點太陽能電池視窗層、界面、吸光層以及PbS量子點作為空穴收集層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最佳化,為PbS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上述工作中,發表高水平SCI論文8篇,培養碩博研究生4名。
1839 年,Becquerel發現氧化銅或鹵化銀塗在金屬電極上會產生光電現象,證實了光電轉換的可能。 1960 年代,H.Gerischer,H.Tributsch,Meier及R.Memming發現染料吸附在半導體上並在一定條件下產生電流的現象,成為光電化學電池的重要基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