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木湖畔

納木湖畔

《納木湖畔》是戴澤創作的一幅油畫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木湖畔
  • 作者:戴澤
  • 創作年代:1964-1982
  • 分類:油畫
重要展覽,作者簡介,作品賞析,

重要展覽

2021年9月25日至2021年10月7日,該作品在中國美術館主辦的“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潤澤無聲——戴澤藝術展”中展出。

作者簡介

戴澤,新中國第二代油畫家代表人物,美術教育家。1922年出生,自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畢業後,應邀執教於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中央美術學院前身)。他承繼徐悲鴻的現實主義創作道路,功力紮實,修養全面,涉獵油畫、水彩等多個領域,創作了大量兼具時代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經典之作。

作品賞析

戴澤作為徐悲鴻弟子之一,始終遵循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以滿腔熱忱面向現實、歌詠自然。1963—1964 年,戴澤與潘世勛共赴西藏寫生,完成了一批西藏題材油畫作品,《納木湖畔》正是其中一幅重要作品。
該幅作品描繪的是西藏牧民安居樂業的生活場景。畫面豐富充盈,成群結隊的羊群與居於中央的女性牧民融為一體,人物身上洋溢著的喜悅與歡愉,奠定了作品熱烈、歡快的情感基調。畫面遠端,廣袤無垠的高原草甸上,耀眼的陽光穿透雲層灑向大地上勞作的人和他們的家園,投射出畫家對平凡而充實的農牧生活和美好的大自然的嚮往。
正如那衝破油畫“醬油調”的明媚光線一樣,神聖的西藏大地和那裡質樸的人民自 20 世紀 40 年代起不斷激發著藝術家們的創作靈感,啟迪著中國油畫民族化的新進程。
戴澤《布達拉宮》(1963)、《拉薩春天》(1964)等同樣誕生於此次西藏之行的寫生作品,印證了當時以繪畫表現時代歷史與社會主義新生活的創作思路。《納木湖畔》脫胎於寫生,牧羊女的圓潤面龐和真誠笑容不僅是藏族人民的真實寫照,更是那個時代純樸的勞動者們的集體縮影,是留駐在畫家筆端的時代印痕。但是,作品完成時間與寫生時間相隔近 20 年。社會文化的變革與生活的沉浮曲折,給予戴澤更多對人生和藝術的思考。他說:“相信你的眼睛,畫你所看到的。”他又說:“我隨著潮流來,隨著潮流去,離開潮流是自討苦吃,但是要順服自然,心平氣和。”這既是對現實主義創作態度的忠實踐行,也是對藝術隨時代演進的清醒認識,反映在創作中,則多了幾番審視和觀察。正如《納木湖畔》最前方那隻黑臉綿羊,它注視著畫家方向,似在觀察,又似在召喚。這何嘗不是畫家在 20 世紀 80年代重提畫筆後的真實情感:拿起多年前未完之作,回味過往,不知藏民們生活是否美好如故?這種畫面內外的情感交流,正是80 年代以來藝術家們著意強調的創作理念,作品也因此凝聚了更多藝術家的個人感受。在戴澤心中,這個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因為他嚮往美好、表現美好的心一直未曾改變。(文 / 王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