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溝侵蝕

紋溝侵蝕

紋溝侵蝕(groove erosion)是指地表經層狀侵蝕後而凹凸不平,於是雨水向低洼處或順坡沿溝匯流,產生釵狀小蝕溝,其分布形似手指分歧,又稱為指狀侵蝕(rill erosio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紋溝侵蝕
  • 外文名:groove erosion
  • 定義:形似手指分歧分布的侵蝕類型
  • 特點:形似手指分歧
  • 套用學科:地理學
簡介,侵蝕類型,層狀侵蝕,溝狀侵蝕,侵蝕分級,侵蝕過程,分散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

簡介

地表經層狀侵蝕後,雨水向低洼處或順坡沿溝匯流產生的釵狀小蝕溝稱為紋溝侵蝕(groove erosion),由於其分布形似手指分歧,故又稱為指狀侵蝕(rill erosion)。紋溝侵蝕的小蝕溝以寬100厘米為限,超過者即成為溝狀侵蝕。

侵蝕類型

雨滴的打擊力及地表徑流的牽引力造成土壤的加速侵蝕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飛濺侵蝕、層狀侵蝕、紋溝侵蝕、溝狀侵蝕。

層狀侵蝕

是指在超滲雨量逐漸形成徑流之初,深度在0.1-3.0毫米之間時,徑流緩和而均勻成薄膜流而流動於土粒之間,或帶有極小的波紋在地表面由上而下流動。當薄膜流的流速加大時,平滑的斜坡地表即遭受侵蝕而成層狀剝落,這是徑流侵蝕的開始,也即層蝕開始,然後演變成紋溝蝕。

溝狀侵蝕

是紋溝侵蝕繼續發展、加深、延長、擴寬、互相兼併,徑流更集中。蝕溝的形狀隨土壤及其基岩的軟、硬、深度、層理與溝底降坡的急緩而異,分為四種類型:寬平淺溝、V形蝕溝、U形蝕溝、複式溝。

侵蝕分級

土壤的侵蝕程度可分為4個級別:1級輕微侵蝕、2級中等侵蝕、3級嚴重侵蝕和4級極嚴重侵蝕。

侵蝕過程

從降雨打擊地面至土砂粒的沉積所造成的加速侵蝕可分為三個過程:分散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

分散作用

分散作用是指裸露地表遭受雨滴打擊和薄膜水的懸浮作用,使土粒分離,成為加速侵蝕的第一階段。

搬運作用

降雨持續進行,薄膜水深增加,當雨水以層流形式緩緩向下流動時,將細粒土攜帶走,使水深增大,再加上雨滴對地表水的擾亂作用,而使地表水成亂流狀態,此時的流體作用力增大,水流對土粒的牽引力更加顯著,不僅可將大量分散的土粒搬運走,甚至可使石礫移動。這一過程為加速侵蝕,是對土壤破壞最嚴重的階段。

堆積作用

當隨水流侵蝕而下的泥砂,在低平處因流速逐漸減緩而沉積下來,這是加速侵蝕的最終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