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麩楊

紅麩楊

紅麩楊(學名:Rhus punjabensis Stewart var. sinica (Diels) Rehd. et Wils.)是漆樹科鹽膚木屬植物。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4-15米,樹皮灰褐色,小枝被微柔毛。奇數羽狀複葉有小葉3-6對。圓錐花序長15-20厘米,密被微絨毛。核果近球形,略壓扁,徑約4毫米,成熟時暗紫紅色,被具節柔毛和腺毛;種子小。

分布於中國雲南(東北至西北部)、貴州、湖南、湖北、陝西、甘肅、四川、西藏。生長於海拔460-3000米的石灰山灌叢或密林中。

木材白色,質堅,可作家具和農具用材。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選地整地,田間管理,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4-15米,樹皮灰褐色,小枝被微柔毛。奇數羽狀複葉有小葉3-6對,葉軸上部具狹翅,極稀不明顯;葉卵狀長圓形或長圓形,長5-12厘米,寬2-4.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全緣,葉背疏被微柔毛或僅脈上被毛,側脈較密,約20對,不達邊緣,在葉背明顯突起;葉無柄或近無柄。
圓錐花序長15-20厘米,密被微絨毛;苞片鑽形,長1-2厘米,被微絨毛;花小,徑約3毫米,白色;花梗短,長約1毫米;花萼外面疏被微柔毛,裂片狹三角形,長約1毫米,寬約0.5毫米,邊緣具細睫毛,花瓣長圓形,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兩面被微柔毛,邊緣具細睫毛,開花時先端外卷;花絲線形,長約2毫米,中下部被微柔毛,在雌花中較短,長約1毫米,花葯卵形;花盤厚,紫紅色,無毛;子房球形,密被白色柔毛,徑約1毫米,雄花中有不育子房。核果近球形,略壓扁,徑約4毫米,成熟時暗紫紅色,被具節柔毛和腺毛;種子小。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東北至西北部)、貴州、湖南、湖北、陝西、甘肅、四川、西藏。生長於海拔460-3000米的石灰山灌叢或密林中。
紅麩楊紅麩楊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紅麩楊的種子表皮上包有一層蠟質,因水分不易滲透,直接播種,自然發芽率很低。一般經鳥類取食並隨糞便排出的種子發芽率比較高。種子處理辦法有以下幾種。
  1. 用40-45℃的溫水將草木灰調成稀糊狀,擦洗種子,去除蠟質後播種。
  2. 用80℃的熱水浸種24小時,然後將種子撈出與草木灰拌勻,堆放簸箕上,蓋草,每天淋水1次,待種子發芽後再撒播。
  3. 將採回的種子直接撒播於苗圃地上,上面覆蓋一層3厘米厚的乾草,開春後點火燒燃,3-4天后即可發芽,且發芽整齊。生產上多採用此法。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地:育苗地宜選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和粘壤土,栽植地對土壤要求不嚴,沙質壤土和粘壤土均可栽培。
整地:育苗地於種前1個月犁耙2-3次,使土壤疏鬆細碎。最後1次於犁耙前1-2天每公頃施入廄肥30000-45000千克。然後翻耕耙細,使肥、土混合均勻,最後整平做畦,畦寬120厘米,高20厘米,畦面整成瓦背形,四周開好排水溝。栽植地可帶墾或穴墾。株行距或穴距3米×3米。

田間管理

放養倍蚜蟲:紅麩楊是倍蚜蟲寄生在寄主漆樹科植物葉組織內形成的蟲癭長大而成的,故紅麩楊是否結倍或產倍多少,關鍵在於有無倍蚜蟲的產生。蚜蟲少產倍即少,無蟲則不結倍,這是成敗的重要因素。實行人工培育,放養倍蚜蟲是紅麩楊增產的首要環節。所以,對於栽植後久不結倍或結倍不多的樹,應人為地補充自然界蚜蟲不足或因越冬凍害損失過大的缺陷。方法是待自然暴裂的倍子有羽蚜蟲飛出時,用淨雞毛或毛筆輕輕掃下放入事先培育成活的尖葉細枝赤齒苔蘚內讓其白生自長。對剛捕入的應蓋紗布蒙住,以免蚜蟲飛走,20天后即可揭去,如發現蘚葉焦枯乾黃,可適當加蓋稻草等覆蓋物以保全全過冬。待翌年春2月中、下旬,倍蚜即飛遷上樹集癭結倍。
適時采倍留種,做好樹形修剪:過早採摘倍子,會降低產量和質量,一般應在有5%的倍子暴裂(蚜蟲羽化)時及時採收。采倍時需每株樹留1-2個大倍作蟲種,讓其自行暴裂,使倍蚜飛到赤齒苔蘚上越冬,促進次年多結倍。采倍時,還應結合對老、弱、病殘枝進行1次修剪,當年新生枝只剪去1/3,經整形剪枝後可促進紅麩楊環形增枝,多枝多倍即可增產。

病蟲防治

病害:危害紅麩楊的主要病害有炭疽黑斑病,症狀是枝尖變黑、枯萎和樹身出現黑斑點。防治方法:及時清除病株,以防病菌傳染;用25%的代森銨乳劑或25%的多菌靈粉劑加水配成500倍液于晴天午後噴霧,每隔10天噴1次,以控制蔓延。
蟲害:危害紅麩楊的主要害蟲有寬肩象、天牛、食葉象等。可用殺螟松乳油加水配成500倍液噴霧,或用敵敵畏乳油配成500倍液塗刷蟲害蛀孔及噴霧。

主要價值

木材白色,質堅,可作家具和農具用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