莖細長,節處生根。葉圓形或腎形,背面密被貼生丁字形毛,全緣;花冠鐘狀黃色。蒴果近球形。播種和分株法繁殖,蔓延能力很強,為優良的地被植物。銅錢草生性強健,種植容易,繁殖迅速,水陸兩棲皆可。走莖發達,節間長出根和葉。葉圓形盾狀,具長柄、波浪緣,夏秋開小小的黃綠色花。 主要習性:性喜溫暖潮濕,栽培處以半日照或遮陰處為佳,忌陽光直射,栽培土不拘,以鬆軟排水良好的栽培土為佳,最適水溫22~28度。耐陰、耐濕,稍耐旱,適應性強。
生性強健,繁殖迅速,水陸兩棲皆可。走莖發達,節間長出根和葉。葉圓形盾狀,具長柄、波浪緣,夏秋開小小的黃綠色花。
多年生挺水或濕生草本植物。莖匍匐蔓生。節上長根,上揚枝條長 5~30 公分,被疏毛。葉為單葉,對生,具葉柄,柄長 2~10 公分,纖細,被短柔毛;葉片圓腎形,托葉心形,膜質。花序為繖形花序,單出或數枚束生,花梗長短不一;果實為離果,扁球形。乞食碗的葉緣有不規則缺裂,加上基部深裂,有如乞丐乞食用的破碗,因此被稱為“乞食碗”。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價值,食用價值,栽培技術,土壤要求,溫度要求,性狀鑑別,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45厘米。莖匍匐,有斜上分枝,節上生根。葉片膜,質至硬膜質,圓形或腎形,長2-5厘米,寬3.5-9厘米,邊緣通常5-7淺裂,裂片有鈍鋸齒,基部心形,掌狀脈7-9,疏生短硬毛;葉柄長4-27厘米,上部密被柔毛,下部無毛或有毛;托葉膜質,頂端鈍圓或有淺裂,長1-2毫米。
傘形花序數個簇生於莖端葉腋,花序梗短於葉柄,長0.5-2.5厘米,有柔毛;小傘形花序有花20-60,常密集成球形的頭狀花序;花柄極短,長0.5-1.5毫米,很少無柄或超過2毫米,花柄基部有膜質、卵形或倒卵形的小總苞片;無萼齒;花瓣卵形,白色或乳白色,有時有紫紅色斑點;花柱幼時內卷,花後向外反曲,基部隆起。
果長1-1.2毫米,寬1.5-1.8毫米,基部心形,兩側扁壓,光滑或有紫色斑點,成熟後常呈黃褐色或紫黑色,中棱和背棱顯著。花果期5-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路旁、蔭濕地、水溝和溪邊草叢中;海拔350-2080米。
分布範圍
產於陝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性涼,味微苦,無毒,辛。清熱除濕,解毒利尿。入經。性味:全草:辛、微苦、涼。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血;解毒。全草可入藥,具有利尿之功效。效用:全草:活血止血,清肺熱,散血熱。治跌打損傷,感冒,咳嗽痰血,痢疾,泄瀉,痛經,月經不調;外敷腫毒,痔瘡及外傷出血,骨折脫臼。根莖葉可當中藥材來袪風、固腸、明目清暑等。
食用價值
采全草,除去老莖及老葉後洗淨,直接炒食或以開水燙熟後,再加各種調味料攪拌食用。或以鹽漬成小菜食用。根莖葉可以當蔬菜料理。
栽培技術
繁殖分株或扦插法,保持栽培土濕潤,約1~2周即可髮根。由於植株可耐濕,挺水型,因此也適於水盆、水池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