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雲台

紅雲台

紅雲台位於四川省巴中平昌縣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雲台
  • 位 置:紅雲台位於四川省巴中平昌縣境內
  • 重要景點:紅軍戰場遺址、古廟、古柏、佛廟
  • 有關詩句:瑞降奇峰三千載,銘生紅雲五百年
  • 環境:送目遠山,飛鳥聲聲
有關詩句,紅雲台山介紹,達縣北山鄉紅雲台,

有關詩句

瑞降奇峰三千載,銘生紅雲五百年。
清廟佛居幽深徑,鳥影獸蹤仙人潭。
道光古柏出春色,隆慶聖像露新顏。
欲問此生逍遙事,輔弼清一天地間。

紅雲台山介紹

位 置:紅雲台位於四川省巴中平昌縣境內。
重要景點:紅軍戰場遺址、古廟、古柏、佛廟
紅雲台
紅雲台
紅雲台的由來,既不是因山的雄壯而得名,卻與那山上曾有恢弘的寺廟和奇美的自然景色是一脈相承的。相傳,在三百年多前,是一個雲遊於此的老先生髮現了它的雄壯魅力。正如古人云:好山皆為僧占盡,雄美青山藏香火。相傳,一個秋天的下午,當那位不知從哪裡長途爬涉而來的一位白髮飄飄,長須矍鑠的老人,被飢餓擊倒在紅雲台下,當他無力行走,就地歇息時,舉頭望去,山體險惡,懸崖陡壁,遍坡古木參天。
老人已被優美的風景所迷惑,在山間路宿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仍找不到出山的路,直到太陽快要落進深山時,天邊驟然出現萬道霞光,緊緊聚集在紅雲台上空,這一奇觀,使老先生十分高興,一道霞光才把他引領出來。半年之後,周圍幾十里遠的鄉親們鑿出一條彎彎拐拐的羊腸小道通往山頂,當許多百姓爬上山時,在山凹處,發現山上有一口偌大的池塘,青草幽幽,水質清澈,這更成為一個神妙的典故,紅雲台的美譽由此被傳唱得更為響亮。三年後,一座氣勢恢宏的紅雲廟修造成功。廟便分為大雄寶殿、十八羅漢殿、以及諸神三殿。山名也改為紅雲台,從此成為一代代人心中一座靈性高揚的聖山。高約800餘米的拙樸身軀,挺立成千里蒼茫的一尊風景,那尖銳的峰巒,宛如高昂著的一顆頭顱,鳥瞰著千里之外的景色和多彩的夢幻。雖說是一座孤峰,卻不能簡單地去概括它的威嚴,更不能用一個平庸辭彙去表述。
上世紀三十代年中期,大巴山區這片峰巒疊嶂的土地上,中國紅色革命在這裡刻寫了波瀾壯闊的戰火硝煙和壯懷激烈的功績。開國元勛李先念、徐向前,共和國戰將許世友等將帥率領數十萬巴渠兒女,在這裡的山水間與敵人進行了一場場殊死搏鬥。紅雲台戰役也是近百次戰鬥中尤為著名而激烈的一場生死鏖戰。當時盤踞在巴州府(巴中市)四川軍閥劉存厚,一路追殺紅軍,把一個連的紅軍逼上了紅雲台。由於敵人的猛烈進攻,加之敵我力量懸殊太大,儘管敵人連續發動了10多次大規模的強攻,遲遲未能攻下。在長達五天的對峙下,敵人猜測山上一定是彈盡糧絕了,卻又摸不透山上的虛實,加派重兵團團圍住紅雲台,想把紅軍困死在山上。哪知,第七天清晨,在紅雲台的東面懸崖上,突然出現一根長長的竹桿,上面還掛著一條鮮活的魚兒。六十年後,一位平昌籍將軍在他的回憶錄中寫到當年那場恢弘悲切的戰鬥情景時,滿含熱淚記下了彈盡糧絕的紅軍戰士們,個個如猛虎下山,高舉梭鏢、馬刀砍向瘋狂的敵人,尤其是守在正面埡口的二十多名戰士,連續五次打退敵人的強烈攻勢,當兇狠的敵人猛撲上來的時候,他們挽緊雙手,高呼著紅軍口號,慷慨悲壯地從懸崖上跳下……緬懷和淚水齊飛,紀念和浩歌高揚。紅雲台是一座被戰火烽煙燻烤的山巒,更是一座被熱血侵染的大山,一個個激烈壯懷的英勇故事終於茂盛成一首首鮮亮的紅色詩史。
紅雲台
紅雲台
午後的陽光,親切而溫潤,送目遠山,飛鳥聲聲,只怕祈禱的心跳驚擾了這山間的一座座無名英烈的墳塋,厚葬在這肥沃山野間無數忠骨烈魂的幸福鼾聲。江山如畫,英雄夕煙。哪怕時光如何斗換,紅雲台在不老的歲月中,高揚並向我們飄逸的是青翠的色彩,燦爛在千里巴山之間的俊朗之軀,為那些卑微的靈魂饋贈了一捧捧與日月兮其光的黃土……
紅雲台,一塊紅色土壤,詮釋著壯懷激烈的深厚歷史、人文內涵,是一座潤養了紅色浩歌、燦爛樂章的壯麗山峰!

達縣北山鄉紅雲台

達縣北山鄉有一座奇秀、俊美的山峰——紅雲台,在這海拔1000餘米高的峰巒上,譜寫了一段英勇而悲壯的紅色史詩。
上世紀30年代初,巴渠兒女在紅雲台與敵人進行了一場場殊死搏鬥,其中尤為慘烈的一場戰鬥是:當時,軍閥劉存厚調遣重兵一路追擊紅軍,把一個連的紅軍逼上了紅雲台,由於敵人的猛烈進攻,加之敵我力量懸殊,紅軍遭受了重大損失。在很多天的對峙中,敵人猜測山上一定是彈盡糧絕了,卻又摸不透山上的虛實,於是加派重兵團團圍住紅雲台,想把紅軍困死在山上。哪知,第7天清晨,在紅雲台的東面懸崖上,突然出現一根根長長的竹桿,上面還掛著一條條鮮活的魚兒,那是當地的父老鄉親及時為紅軍送去的食物,紅軍得救了,終於成功突圍。據說,在那次戰鬥結束後,父老鄉親在山中密集的樹林間,發現許多紅軍戰士的遺體,有的夾在樹椏間,有的被穿在樹樁上,有的與敵人還緊緊抱成一團,甚至無法分開……
二十餘年後,出生在與此山相隔30餘里的達縣北山鄉的樑上泉,已成為著名詩人,他以此山為原型創作了歌劇《紅雲台》,為了使此劇的藝術效果更具感染力,十年中又數易其稿,上世紀60年代末易為《紅雲崖》,正要搬上舞台時,一場席捲而來的運動將這部讚美大巴山、歌頌紅雲台的戲劇作品封殺在他的抽屜里,一鎖就是十多年,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定為《巴山的紅杜鵑》,才重新搬上舞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