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光子波長大於685nm時,雖然仍被葉綠素大量吸收,但量子產額急劇下降(量子產額是指產生一個氧分子消耗的光子數),這種現象被稱為紅降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降現象
- 外文名:Red drop phenomenon
- 決定因素:希爾反應的熱力學
- 發現者:愛默生及其同事
定義,機制,
定義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愛默生(R.Emerson)及其同事在研究不同藻類的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譜時發現,小球藻光合作用最有效的光是紅光(波長650~690nm)和藍光(400~460nm),發現當光子波長大於685nm時,雖然仍被葉綠素大量吸收,但量子產額急劇下降(量子產額是指產生一個氧分子消耗的光子數),這種現象被稱為紅降現象。紅降現象的產生是由希爾反應的熱力學所決定的。
機制
經推導計算希爾反應所需光子的波長,λ= 686nm
這一數值是希爾反應能夠進行的最大波長, 即希爾反應進行所需的光子的波長為K< 686nm。這一理論值與產生紅降現象的波長( K> 685nm) 相吻合, 可以說, 紅降現象的產生是由希爾反應的熱力學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