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針草(中藥)

紅莖鬼針草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鬼針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鬼針草BidensbipinnataL.的全草。全國廣布。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消腫之功效。用於咽喉腫痛,泄瀉,痢疾,黃疸,腸癰,疔瘡腫毒,蛇蟲咬傷,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鬼針草
  • 別名:鬼釵草、鬼黃花、山東老鴉草、婆婆針、盲腸草、鬼骨針、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線包、針包草、一把針、刺兒鬼、鬼蒺藜、烏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鑽草、山虱母、粘身草、鹹豐草、脫力草
  • 毒性:無毒
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相關論述,相關配伍,採收加工,藥材性狀,形態特徵,分布區域,

性味

味苦,性微寒。

歸經

歸肝、腎、脾經。

功能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消腫。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泄瀉,痢疾,黃疸,腸癰,疔瘡腫毒,蛇蟲咬傷,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倍量;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取汁塗;或煎水熏洗。

相關論述

《中國藥物植物圖鑑》:“治痢疾,咽喉腫痛,噎膈反胃,賁門痙攣及食道擴張等症,有解毒,止瀉,解熱功效。近用治盲腸炎。”

相關配伍

1、治急性胃腸炎:刺針草15-30g,車前草9g。水煎服。嘔吐加生薑5片,腹痛加酒麴2個。
2、治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刺針草鮮草3-5株。水煎濃汁,連渣放在桶內,趁熱熏洗患兒雙腳,一般熏洗3-4次,每次熏洗約5min。1-5歲熏洗腳心,6-15歲熏洗到腳面,腹瀉嚴重者,熏洗部位可適當上升至腿。
3、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鬼針草100g,連錢草60g。水煎服。
4、治癤腫:刺針草全草剪碎,加75%乙醇或白酒浸泡約2-3天后,外搽局部。(1—4方出自《全草中草藥彙編》)

採收加工

在夏、秋季開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揀去雜草,鮮用或曬乾。

藥材性狀

莖略呈方形,幼莖有短柔毛。葉紙質而脆,多皺縮、破碎,常脫落。莖頂常有扁平盤狀花托,著生10餘個呈條形、有3-4棱的瘦果,冠毛3-4枚,有時帶有頭狀花序。氣微,味淡。以色綠、葉多者為佳。

形態特徵

鬼針草又名:鬼骨針,婆婆針。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莖中部葉和下部葉對生;柄長2-6cm;葉片長5-14cm,二回羽狀深裂,裂片再次羽狀分裂,小裂片三角狀或鞭狀披針形,先端尖或漸尖,邊緣具不規則細齒或鈍齒,兩面略有短毛;上部葉互生,羽狀分裂。頭狀花序直徑5-10cm;總花梗長2-10cm;總苞片條狀橢圓形,先端尖或鈍,被細短毛;舌狀花黃色,通常有1-3朵不發育;筒狀花黃色,發育,長約5mm,裂片5。瘦果條形,長1-2cm,寬約1mm,具3-4棱,有短毛;先端冠毛芒狀,3-4枚,長2-5mm。花期8-9月,果期9-11月。

分布區域

生於路邊、荒野或住宅附近。全國廣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