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豆科、 刺槐屬落葉喬木,高可達15米。奇數羽狀複葉,小葉7-19枚,卵形或長圓形。總狀花序腋生,花瓣粉紅色很少結果。據有關資料報導,紅花刺槐是安比刺槐的一個栽培變種,安比刺槐為刺槐與粘枝洋槐的雜交種。
基本介紹
分布範圍,生態習性,育苗方法,造林技術,林地選擇,種植密度,造林方法,幼林撫育,園林及經濟用途,鑑別,飼用特性,營養豐富,產量高,無刺且適口性好,
分布範圍
生態習性
紅花刺槐系喜光淺根性樹種,不耐蔽蔭。喜溫暖濕潤氣候,在年平均氣溫10~16℃條件下生長良好,不耐寒冷。喜濕潤環境,不耐水濕,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嚴重乾旱環境往往枯梢。紅花刺槐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很強。最喜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濕潤的粉沙土、沙壤土和壤土,對土壤酸鹼度不敏感。
育苗方法
主要是嫁接繁殖。
通常以刺槐大苗作砧木行枝接。選直徑4~5 cm的刺槐播種苗,截乾後經過移植養根、養乾,選做嫁接砧木。
從生長健壯的紅花刺槐母樹上選取一年生枝的中下部做接穗,截成10~12 cm長、帶有2~3個芽,然後在接穗下芽3 cm處的下端兩側削成2~3 cm長的楔形斜面。從距地面3m高處鋸斷砧木,並把切口削成光滑平面,用劈接輕輕從砧木剪斷面中心處相互垂直下劈兩個劈口,劈口長3 cm左右,用劈接輕輕撬開劈口,將削好的接穗分別迅速插入,使接穗與砧木兩者形成層對準。接合後立即用塑膠薄膜條綁縛緊,以免接穗和砧木形成層錯開。上面再套以塑膠袋,包紮好,防止透風失水,有效地提高嫁接成活率。大約2~3周時間可檢查其成活情況,及時解除綁縛塑膠帶,以免影響砧穗結合部的生長發育。生長季節注意除掉砧木上萌生的櫱芽。
造林技術
林地選擇
集中營造防護林、用材林、水土保持林時最好選擇有水澆條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沙壤土育苗。
種植密度
紅花刺槐樹冠不大且生長較慢,栽植密度比其他喬木樹種要大。用作行道樹時單行株距3~4 m,雙行株距4~5 m;列植時行距5m,株距4~5m。在園林綠地、風景區栽植時按設計要求定植,一般株間距不應小於4m。
造林方法
定植行道樹、重點地區、風景區行植時採取大苗裸根或帶土定植。一般選用直徑5~8 cm的苗木規格全冠栽植,定植成活後迅速見效。
幼林撫育
成林前每年應中耕除草2~3次,割除林問灌木,同時注意清除紅花刺槐萌櫱條,使太陽光直接照射土壤,促進根系生長。紅花刺槐多為嫁接繁殖而來,要注意除掉樹幹上的萌櫱條。乾旱季節應視土壤墒情給樹木適當灌水施肥,定植5~6年以後一般不用再灌水。
園林及經濟用途
紅花刺槐樹冠圓滿,葉色鮮綠,花朵大而鮮艷,濃香四溢,素雅而芳香,在園林綠地中廣泛套用,可作為行道樹,庭蔭樹。紅花刺槐的適應性強,對二氧化硫、氯氣、光化學煙霧等的抗性都較強,可作為防護林樹種。
鑑別
區分紅花刺槐與江南槐
一是看新梢上是否有長毛,紅花刺槐新梢無毛,江南槐新枝上密集的紅褐色剛毛是其顯著特徵;二是看樹形,紅花刺槐生長快速,樹形高聳,是高大喬木,而江南槐原本是叢生大灌木,經嫁接在刺槐上,雖成喬木狀,但生長速度明顯不及紅花刺槐。
上述兩種開紅花的槐樹雖高低不一,但盛花時都是玫瑰色的花朵綴滿枝頭,紅花與綠葉相輝映。特別是江南槐的花期長達一個半月,從仲春一直開到初夏,極具觀賞價值。目前,我國多處苗國用刺槐作砧木嫁接紅花刺槐及江南槐,但刺槐根系淺,易遭風害,應避免種在風口處。這兩種槐樹套用在上海團林綠地中尚不多見,很有發展前途,可用於園路旁叢植,也可孤植觀賞。如在刺槐或國槐林中插種這兩種開紅花的槐樹,紅花與白花相映,春花與秋花相輔,便添了些許嫵媚。
飼用特性
營養豐富
紅花刺槐鮮枝葉粗蛋白含量為21.08%,且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多種胺基酸。同是木本植物的沙棘葉粗蛋白含量為17.1%,松針葉粗蛋白含量為10.18%,木麻黃粗蛋白含量為8.31%,檸條的粗蛋白含量為9.97%,均明顯低於紅花刺槐。據此判斷,大葉紅花刺槐作為一個優良的飼料樹種,它的飼用潛力巨大。大葉紅花刺槐的大部分主要營養成分含量均達到或超過優良牧草的標準,可作為動物的蛋白飼料來源。但由於測定中紅花刺槐的粗纖維較優良牧草的含量略低,因此建議將紅花刺槐作為飼料時應包含整個複葉。
產量高
紅花刺槐與普通刺槐相比,其年生長量高,生長速度快,葉片寬大肥厚。它的複葉長,小葉大,產葉量大,非常適宜作飼料林套用。
無刺且適口性好
紅花刺槐與普通刺槐相比其較大的特點是無刺,方便採摘和加工,動物取食時不傷消化道,且它適口性良好,可以作為一個優良的飼用樹種廣泛推廣。
隨著畜牧業的高速發展,我國蛋白飼料缺乏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開發利用飼用大葉紅花刺槐能有效地緩解這種現象。
隨著畜牧業的高速發展,我國蛋白飼料缺乏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開發利用飼用大葉紅花刺槐能有效地緩解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