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27年上海,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 ,保衛黨中央,周恩來臨危受命,組建中央特科。他們是偽裝者,戰鬥在敵人的心臟;他們是聽風者,守護永不消逝的電波;他們是利劍,用生命刺破雲霧重重的長夜;他們是火焰,用熱血熔鑄光輝的旗幟。信仰的力量、隱秘而偉大。
分集劇情
第1集 中央特科誕生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一大批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壯烈犧牲,無數革命民眾慘遭殺害。上海的中央機關遭到迫害,被迫遷往武漢辦公。然而,7月15日,汪精衛等人也轉向反共,公開叛變革命。鑒於武漢地區形勢嚴峻,中央機關再次遷回上海。當時整個上海已經籠罩在白色恐怖中,中共中央如何在危險重重的大上海化於無形、隱蔽安神呢,對於中央的情報保衛工作,1927年11月14日召開的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又將作出怎樣的決定。
第2集 生死情報線
周恩來受命在上海組建了中共中央的專門情報和保衛機構——中央特科,但是情報科科長卻遲遲找不到合適人選。當周恩來得知陳賡就在上海後,立即派人找到他,委以重任。陳賡一上任立馬著手落實第二十五號《中央通告》的精神:“派遣一、二個極忠實的同志,到國民黨部以及某種反動機關,做偵探和破壞工作。可是白色恐怖下的上海灘敵情錯綜複雜,特科情報員又如何能打入敵人內部呢。
第3集 紅隊在行動
1927年底,隨著中央特科的建立,中共中央借鑑蘇聯情報組織“契卡”的經驗,汲取“五卅”運動後上海工人糾察隊組織“打狗隊”以及中共中央軍委“特務工作處”的做法,在中央特科設立了第三科——行動科。很快,行動科以“紅隊”為對外稱號,在各方勢力稱雄的上海灘聲名鵲起。“紅隊”到底有著怎樣的工作職能,被選中加入這支隊伍的人,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紅隊”隊員必須接受哪些秘密訓練,以便能夠做到在國民黨和租界當局嚴密統治的上海灘神出鬼沒。
第4集 永不消逝的電波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革命的大旗,在血泊中重新站起。中共中央組織部長兼中央軍委會書記周恩來,決定把建立電台的任務交給年僅23歲的李強。從中共第一部無線電台,到與全國各蘇區建立通訊聯絡,中央特科的無線電戰士究竟克服了多少困難。1930年1月初,滬港兩地的電台首次實現通報。中共具備了遠距離無線電聯繫的能力,這是“一次劃時代的通訊革命”。中央特科的情報人員在民族危亡之際,又是如何用一道永不消逝的電波迎接著偉大勝利的曙光。
第5集 守護一號機密
1931年,顧順章叛變之後,將中央特科的機密出賣給國民黨特務機關。白色恐怖的陰雲籠罩在上海灘,搶在國民黨大搜捕前夜,作為中共隱蔽戰線創始人周恩來當機立斷,將所有和顧順章有關的黨組織關係全部切斷。觸動了國民黨特務機關敏感神經的周恩來會遭到怎樣的陷害,歷經怎樣的艱難險阻,黨的“一號機密”又是如何輾轉回到黨的懷抱呢。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拍攝過程
攝製組歷經半年的時間籌備和策劃,隨後又集中前往上海、南京、武漢等地,拍攝了70多處中央特科以及國民黨特務機關的舊址,查閱大量珍貴歷史檔案和資料,走訪了幾十位中共隱蔽戰線情工人員成員的後代,也採訪到了唯一健在的中央特科成員姚子健老先生。攝製組還走訪了包括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上海檔案館等權威檔案收藏機構,查閱和拍攝了大量中共黨史資料和中央特科的資料以及國民黨特務機構的檔案原件。其中,攝製組還特別拍攝了在中央檔案館內珍藏著的一份檔案手稿,這份手稿是由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瞿秋白1931年起草,周恩來親自審閱的《檔案處置辦法》。
主創團隊
總監製 | |
---|
監製 | |
---|
學術顧問 | |
---|
製片人 | |
---|
主編 | |
---|
總導演 | |
---|
導演 | |
---|
責編 | |
---|
學術統籌 | |
---|
統籌 | |
---|
撰稿 | |
---|
統稿 | |
---|
解說 | |
---|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發行信息
宣傳信息
2017年11月10日,宣傳該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欄目播出。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 播出時間 |
---|
| 2017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每晚20:00首播 |
| |
作品評價
《紅色堡壘》以生動凝練的講故事手法,特殊的展示角度,為觀眾揭秘發生在黨的隱蔽戰線上驚心動魄的故事,展現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們為了黨的事業默默犧牲的崢嶸歲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文國際頻道評)
《紅色堡壘》展現了中央特科從誕生到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通過一個個生動凝練的情節,以特殊的展示角度,為觀眾揭秘了發生在黨的情報戰線上驚心動魄的故事。英勇的革命先輩們在複雜而艱巨的革命鬥爭形勢下,堅貞不屈地守望著革命事業的信念,感染著每一位學生。(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陳禹同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