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外形特徵,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熱帶海洋中的島嶼、海岸和海面上。飛翔能力極強,也善於游泳和潛水,在陸地上行走也很有力。棲息時大多在島嶼的灌叢間或喬木枝上,將頭部縮在兩肩之間。產於西沙群島。
生活習性
居留性鳥類,不作長距離遷徙。主要以魚類為食,特別是鮁鮫魚,也吃烏賊和甲殼類等。它的喉部疏鬆呈囊袋狀,所以可以吞食體形較大的魚,並能長時間地貯存。是典型的熱帶海洋鳥類,飛翔能力極強,也善於游泳和潛水,在陸地上行走也很有力。在夜間,它有較強的趨光性,所以有時會被燈光引誘到輪船的甲板上或者島上居民的花園裡。每天清晨便飛到海上覓食,傍晚再飛回棲息地,很有規律,所以漁民不僅可以根據它飛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場所來尋找魚群的位置,還能在海上迷失航向時,沿著它飛行的路線來確定返航的方向,所以它又被稱為“導航鳥”。在海上飛行時無聲,僅在巢時發出叫聲。
分布範圍
分布於太平洋東部,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島。
繁殖方式
紅腳鰹鳥在海岸和海島上繁殖,時間因地區不同而有異,常常從3月開始,一直到初秋才結束。常成群在一起營巢,置巢於小喬木上或厚密的灌木叢上,有時在同一棵樹上就有好幾個巢,離地面的高度不到60厘米,偶爾也有營巢於岩石上的。巢很大,但非常簡陋,呈平台狀或盤狀,由一些樹枝、野草及海草等支搭鋪墊而成,直徑約有70厘米。雄鳥和雌鳥共同營巢,雄鳥主要負責材料的搬運,雌鳥則主要負責營建,有時它們也利用舊的巢,稍加修葺,即可產卵。每窩產1枚卵,偶爾也有產2枚的。卵為白色,表面粗糙,如同塗著一層石灰。卵的大小為62×41毫米。孵卵由親鳥輪流承擔,孵卵方式十分有趣,不是象一般鳥類那樣伏臥在卵上,而是將卵踩在腳下,通過腳上脈管化的皮膚向卵傳遞體溫。孵化時親鳥將它的一雙大蹼足放在卵上,身體的重量主要靠跗跖來支撐,天氣很熱的時候親鳥則不需要孵卵,反而要站在卵的旁邊,利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強烈的陽光,以保持恆定的溫度。孵化期為42-46天。在孵化期後,親鳥便交替覓食,但不以捕得之魚餵食,而是反芻胃內的食糜作為食物。雛鳥需要經過親鳥共同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餵養才能長大,3個星期以後就能同親鳥一起到海上去飛翔,5個月後就能飛到大海深處,獨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