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流域極端水文事件時空變化及其驅動機制研究

《紅河流域極端水文事件時空變化及其驅動機制研究》是李運剛為項目負責人,雲南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河流域極端水文事件時空變化及其驅動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運剛
  • 依託單位:雲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水文要素變化的檢測與歸因是國際上氣候變化與水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分離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水文要素變異的貢獻是當前研究的熱點和難點。紅河是我國與東南亞重要的國際河流,受季風驅動、嶺谷地形和人類活動的綜合影響,流域水文要素時空分異複雜。尤其是近年來極端水文事件頻繁發生,已造成巨大的社會經濟損失,並威脅流域水安全,成為上下游國家關注的焦點。本項目將基於長序列的水文、氣象觀測數據,結合遙感信息、野外調查等,判識流域極端水文事件(洪水/枯水)的時空變化特徵,明晰關鍵驅動因子(降水、流域土地利用和梯級水電開發)與極端水文事件變化的關聯,在此基礎上採用分散式水文模型,定量分析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徑流(洪水/枯水極值)的影響,揭示極端水文事件變化的驅動機制,豐富西南高原山地流域水文過程變化研究,為流域水安全調控、洪旱災害防治等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水文要素變化的檢測與歸因是國際上氣候變化與水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紅河作為重要的國際河流,流域水文過程受季風驅動、嶺谷地形和人類活動的綜合影響,時空分異複雜。近年來極端水文事件頻發已造成巨大的社會經濟損失,並威脅流域水安全,成為上下游國家關注的焦點。本項目主要內容為判識紅河流域極端水文事件的時空變化特徵,明晰關鍵驅動因子與極端水文事件變化的關聯,揭示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極端水文事件變化的驅動機制。主要成果:(1)採用極端降水指數、標準化降水-蒸發指數和水文極值指標,闡明近50年來流域極端降水、氣象乾旱以及極端徑流的時空變化特徵;(2)釐清流域水文乾旱對氣象乾旱的回響、流域土地利用變化的徑流效應以及梯級水電開發對下游水文情勢的影響;(3)利用水文敏感性分析、氣候彈性係數法以及水文模型模擬方法,估算出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徑流變化的貢獻;(4)採用流域水文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氣候、人類活動情景對洪水/枯水流量的影響。項目研究結果為紅河流域跨境水資源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本研究發表學術論文7篇(SCI收錄3篇,中文核心4篇),培養研究生4名,1名畢業,3名在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