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野海棠

紅毛野海棠

紅毛野海棠,中藥名。為野牡丹科植物紅毛野海棠Bredia tuberculata (Guill.) Diels的全草。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腰痛,吐血,崩漏,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毛野海棠
  • 別稱:山紅活麻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桃金孃目
  • :野牡丹科
  • :野海棠屬
  • :紅毛野海棠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平。

歸經

歸腎、脾、胃經。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止血。

主治

風濕痹痛,腰痛,吐血,崩漏,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直立草本或亞灌木,高30-60cm。通常不分枝,莖四棱形,淺棕色或紅色,地上各部位均被平展的紅色長剛毛、腺毛及微柔毛。葉對生;葉柄長2.5-6.5cm;葉片紙質,廣卵形至橢圓形,長5-7.5cm,寬3-5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具大小不等的密細齒,齒尖具紅色長剛毛及長剛毛狀緣毛,葉面被疏糙伏毛及微柔毛,有時具白色斑點,背面紅紫色,僅脈上被毛。基出脈5-7條,表面微凹,側脈背面紅紫色,基脈、側脈均隆起,細脈網狀。傘狀聚傘花序頂生,有花達8朵;花梗長5-10mm;花萼杯形,管長約7mm,帶紅色,裂片4,狹披針形或披針形,反卷,長3-5mm,裡面被細腺點狀微柔毛;花瓣4,粉紅色至紫紅色,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先端急尖,長7-11mm,無毛;雄蕊4長4短,長者長約21mm,花葯披針形,微彎,前面無小瘤,藥隔基部不成距,短者長約11mm,花葯短披針形,藥隔向前伸延呈小瘤,向後膨大成一短距;子房半下位,4室,卵形,先端具膜質冠,檐部邊緣具一環緣毛,花柱常帶紅色。蒴果杯形,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常為淺紫紅色,被毛,長約4mm,直徑約5mm,膜質冠露出萼外。花期7-8月,果期約1O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50-1200m的坡地,濕潤的草叢中或水旁、林緣陰處。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全草多皺縮破碎,長11-24cm。莖四棱形,被平展的紅色長剛毛、腺毛及柔毛,直徑約0.2cm,棕黑色。葉紅褐色,紙質,多皺縮破碎,廣卵形至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長5-7.5cm,寬3-5cm,邊緣具細齒,齒尖具紅色長剛毛及長剛毛狀緣毛,葉面有時具白斑。聚傘花序,頂生,多枯萎破碎,苞片、花梗、花萼均被平展的紅色長剛毛,腺毛及柔毛;花萼杯形,4裂,裂片披針形,花瓣紫紅色。氣微。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株:用於風濕、跌打、腰痛、吐血等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