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氈(《聊齋志異》篇目)

紅毛氈(《聊齋志異》篇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毛氈》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講述的是紅毛國人藉助氈毯登上中國大陸,趁機燒殺搶掠方圓幾里地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紅毛氈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蒲松齡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作者簡介,寓意,注釋,

作品原文

紅毛國,舊許與中國相貿易。邊帥見其眾,不許登岸。紅毛人固請賜一氈地足矣。邊帥思一氈所容無幾,許之。其人置氈岸上,但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頃刻氈大畝許,已數百人矣。短刃並發,出於不意,被掠數里而去。

白話譯文

紅毛國過去是被允許與中國進行相互貿易的。守邊主帥看見他們來的人太多,便禁止他們上岸。紅毛人堅持要求只要給他們一塊氈毯大的地方就夠了。主帥想,一塊毛氈毯大的地方容不下幾個人,便答應了。紅毛人把氈毯放在口岸邊,上面只站得下兩個人;他們拉了拉氈毯,就可以讓四五個人站在上面了;一邊拉一邊就不斷有人登上岸來,一會兒時間,氈毯就變得約有一畝地那么大,上面已站著幾百號人了。這些上了岸的紅毛人忽然一起把短刀抽出來,出其不意發動進攻,搶掠了方圓好幾里地才離開。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寓意

寓意是考慮問題要全面,不可以僅看表面 ,暗寓當時的中國已經落後,當時中國民眾的目光短淺,缺乏想像力。

注釋

① 紅毛人: 舊時一些人對英國人以及荷蘭人的簡稱
② 固: 堅持
③ 請: 請求
④ 無幾: 沒多少
⑤ 並: 同時
⑥ 且……且……: 一邊……一邊……
⑦ 刃: 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