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生態修復手冊(2021年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等印發文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樹林生態修復手冊》是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於2021年10月8日編制印發的手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樹林生態修復手冊
  • 印發機關: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
  • 印發日期:2021年10月8日
印發信息,手冊全文,

印發信息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於印發《紅樹林判疊生態修復手冊》的通知
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自然資源、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深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為進一步加強對紅樹林生態修復工作的技術指導,提高紅樹林生態修復的科學化水平,我們組織編制了《紅樹林生態修復手冊》。現將該手冊印發給你們,請在組織開展紅樹林生態修復工作時參考執行。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
2021年10月8日

手冊全文

目錄
前 言
適用範圍
術語和定義
紅樹林生態修復原則
技術要求
技術流程
生態本底調查
生態本底調查目的
生態本底調查區域
生態本底調愚笑想查內容和方鞏厚奔想法
生態退化診斷
修複目標與修複方式
生態修複目標
修複方式
修復措施選擇
修復區域確定
生境修復
紅樹林植被修復
生物生境修復
修復區域管護
監測、效果評估和適應性管理
生態修復監測
生態修復效果評估
生態修復適應性管理
規範性引用檔案
參考文獻
附錄 紅樹林的知識
一、 紅樹林的分布
二、紅樹林分布的影響因素
三、紅樹植物對海洋環境的適宜
四、紅樹林生態功能
五、紅樹林破壞和生態退化
附錄參考文獻
前言
紅樹林生漏危戰態系統具有防風消浪、促淤護岸、固碳儲碳和維持生物多樣性等重要功能。上世紀,隨著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沿海地區開展的圍墾造田、圍建鹽田、圍海養殖、填海造地等活動,造成我國紅樹林面積大幅萎縮,生態服務功能嚴重衰退。當前,紅樹林面臨的威脅已由早期的毀林破壞轉變為因人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生態退化,海洋污染、全球氣候變化、外來生物入侵、病蟲害頻發和岸線侵蝕等因素對紅樹林的負面影響日益凸顯,給我國紅樹林生態保護和修復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加強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是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沿海各地通過實施“藍色海灣舉煉射”整治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沿海防護林建設工程、濕地保護修復等重大工程,不斷加大紅樹林保護修復力度,取得積極進展。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初步扭轉了紅樹林面積急劇減少的趨勢,成為世界上少有的幾個紅樹林面積增加的國家之一。
儘管如此,當前我國的紅樹林生態修復工作中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例如,把植被恢復作為單一目標,較少關注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整體性修復,對退化紅樹林和瀕危紅樹物種保護修復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植被修復過程中,對於修復區域的選址、修復技術和方法的使用科學性不足,造成修復效果不理想。
2020年8月14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了《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畫(2020-2025年)》,要求對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推進紅樹林自然保護地建設,逐步清退自然保護地內的養殖塘等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恢復紅樹林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實施紅樹林生態修復,在適宜恢復區域營造紅樹林,在退化區域實施撫育和提質改造,擴大紅樹林面積,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和功能。2011年,原國家林業局發布了林業行業標準《紅樹林建設技術規程》(LY/T1938-2011),2017年,原國家海洋局發布了海洋行業標準《紅樹林植被恢復技術指南》(HY/T 214-2017),在指導我國紅樹林植被的人工恢復工作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21年,自然資源部印發《海洋生態修復技術指南(試行)》,以科學規範海洋生態修復工作的開展,其中對紅樹林生態修復的原則、基本要求、修複流程和主要技術要點進行規定。在此基礎上,為指導地方科學有序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自然資源部會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編制本手冊。
適用範圍
本手冊適用於我國退化紅樹林和紅樹林跡地的生態修復工作;修復的對象包括具體紅樹林地塊和某妹汗訂一區域內的紅樹林,以及歷史上是紅樹林但被轉化為灘涂或養殖池塘等其他利用類型的濕地。
本手冊給出了紅樹林生態修復的原則、技術流程、工作內容,以及生態本底調查、退厚求戰頸化診斷、修複目標與修複方式確定、修復措施選擇、跟蹤監測、效果評估和適應性管理等工作對應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點擊參考連結附屬檔案閱讀全文
儘管如此,當前我國的紅樹林生態修復工作中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例如,把植被恢復作為單一目標,較少關注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整體性修復,對退化紅樹林和瀕危紅樹物種保護修復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植被修復過程中,對於修復區域的選址、修復技術和方法的使用科學性不足,造成修復效果不理想。
2020年8月14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了《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畫(2020-2025年)》,要求對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推進紅樹林自然保護地建設,逐步清退自然保護地內的養殖塘等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恢復紅樹林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實施紅樹林生態修復,在適宜恢復區域營造紅樹林,在退化區域實施撫育和提質改造,擴大紅樹林面積,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和功能。2011年,原國家林業局發布了林業行業標準《紅樹林建設技術規程》(LY/T1938-2011),2017年,原國家海洋局發布了海洋行業標準《紅樹林植被恢復技術指南》(HY/T 214-2017),在指導我國紅樹林植被的人工恢復工作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21年,自然資源部印發《海洋生態修復技術指南(試行)》,以科學規範海洋生態修復工作的開展,其中對紅樹林生態修復的原則、基本要求、修複流程和主要技術要點進行規定。在此基礎上,為指導地方科學有序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自然資源部會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編制本手冊。
適用範圍
本手冊適用於我國退化紅樹林和紅樹林跡地的生態修復工作;修復的對象包括具體紅樹林地塊和某一區域內的紅樹林,以及歷史上是紅樹林但被轉化為灘涂或養殖池塘等其他利用類型的濕地。
本手冊給出了紅樹林生態修復的原則、技術流程、工作內容,以及生態本底調查、退化診斷、修複目標與修複方式確定、修復措施選擇、跟蹤監測、效果評估和適應性管理等工作對應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點擊參考連結附屬檔案閱讀全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