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室隨筆

紅樹室隨筆

《紅樹室隨筆》是一本2022年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丹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樹室隨筆
  • 作者:陸丹林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1日
  • 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2371403
  • 定價:88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稿是廣東省佛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主持的地方文化項目,旨在保存文獻、紀念先賢、傳承文化。陸丹林為廣東佛山三水人,為民國時期著名報人、作家和掌故學家,一生任職於道路交通界,同時於民國的報業、書畫、文化、文學批評、歷史有較大貢獻。本書的出版,對於挖掘整理地方文化、傳承歷史典故具有較強的歷史價值和現意義。

圖書目錄

人物論贊
孫中山先生童年生活和軼事
總理在香港
總理習醫年齡的考證
《總理習醫校名的考證》增訂
總理民元就任大總統記
楊雲史阻止兇手行刺總理
茅筆與鐵筆——簡琴石先生的書法金石生活
柳亞子先生
在日被捕之錢瘦鐵
雲影秋詞——王秋齋的治學
從道路協會說到吳山
革命的教育家鐘榮光
琴書自娛的李仙根
懷悼報人廖平子
憶王陸一
徐宗漢女士
林語堂與周樹人
詩壇耆宿陳三立
苦學成名馬君武
詩言志的葉恭綽
開路先鋒趙祖康
婦女運動先鋒張竹君
憶念謝玉岑詞人
獨立畸行的錢名山
鄭午昌——著作等身的畫人
印人鄧散木
掌故瑣談
廣州十三行
淙雪堂與練要堂集
由培英說到聽松園
光復初期的廣東社團
藝壇瑣記
略談兩方詩
憶悼張善子畫師
現代畫風
國畫家亟應聯合
當代書家雜談
偶然想起幾件事
有組織的定期談藝
中國書體沿革
藝風展覽讀後感
畫與詩
談新派畫
讀畫小識-譚題畫
文人畫與畫家畫
對於張大千的畫之認識——序《張大千畫集》
介紹方人定人物畫展
介紹幾位女書畫家
字與畫
廣東美術概況
于右任氏的《標準草書》
廣東文物展覽會紀事
讀畫隨筆
一年來的美術動向——為上海美術協會年會作
新派畫家鮑少游先生近作
紅樹室圖的題句
……
嶺南風物
思今念往
書評序跋
後記

作者簡介

陸丹林(1895-1972),廣東三水人,民國時期著名報人、作家、掌故學家。出身於商人之家,其父陸國材早年在山東軍中任職,後辭官回廣東經商。陸丹林為陸國材晚年所生,系家中獨子,其出生不久生母即因生產得病去世,4歲時父親去世,由嫡母馮太夫人撫養成人。12歲入達德學塾,受老師沈自由影響,初具革命思想。1917年,護法運動時入廣州軍政府任職,獲孫中山先生接見,中山先生激勵他“中華之不亡,帝禍之不作,今後惟青年是賴。竭其能力,犧牲精神,擁護共和,撥亂反治耳,否則不為亡國奴,則稱臣僕耳”。1918年,由朱執信領導,在順德組織民軍起義,討伐軍閥莫榮新,其間幾經生死,終涉險而過。後供職於廣州博濟醫院,主編《博濟》月報,兼編《警魂報》及《自理報》。1922年4月,受國民黨元老鈕永建、吳山之邀,在成立不久的中華道路建設協會任編譯部主任,主編《道路月刊》和有關道路、市政的圖書。其間,曾在武漢特別市政府工作併兼任浙江捲菸統稅局駐滬辦事處主任(1927-1928),擔任《中國晚報》總編輯、中國藝術專科教授、《逸經》主編等職。1938年2月,因抗戰爆發赴香港,跟隨葉恭綽等人參加文化抗戰工作,主持編輯雜誌《大風》。其間參與廣東文物展覽會的籌備,重點負責展覽圖錄的編輯工作。1942年初,逃離淪陷的香港,在廣東韶關短暫居住後赴重慶,任職於國民政府交通部公路司。抗戰勝利後返滬,任職於上海工務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上海粵東中學任教。20世紀50年代後,賦閒在家,直至1972年病逝。
  陸丹林的一生雖然主要任職於道路交通界,但其興趣和貢獻主要在文化方面,主編的《逸經》《大風》《文化界》等均為著名文史雜誌。他本人喜好文史,交遊廣闊,與革命黨前輩、文史名家、書畫大師多有往來,耳聞目睹了許多革命事件和名人軼事,加之他平時留意史料的蒐集,又勤於動筆,使其在20世紀30年代即成為辛亥革命方面的掌故學家。陸丹林收集的掌故不同於道聽途說的故事,他做事做人認真嚴謹,其歷史考證文字雖未達到學術論文的規範標準,但徵引必有出處,條理十分清晰。面對國民黨黨史研究中錯漏百出的現象,他提出“寧抱憾於遺珠,毋貽譏於亂玉”的行文原則,認為即使簡略也不能將道聽途說之事以聳人聽聞之筆寫出。更值得一提的是,陸丹林雖處學界之外,卻頗有學術眼光,他在古史研究盛行的民國時期提出要重視近代史的研究工作,並提倡對國民黨前輩進行訪問記述,可謂開創了“口述史”的研究先河。
  除研究文史,陸丹林還精於書畫鑑賞,並樂於組織書畫團體,編輯書畫雜誌,書畫刊物《蜜蜂畫刊》《國畫月刊》都有他的參與,甚至國立藝專等學校也聘他來校講學。因此機緣,上海、廣東及江浙一帶的書畫名家均與他相識相知相惜。1935年,陸丹林年屆四十,本不欲做壽,卻抵不過文化界、書畫界友朋的盛情,他們紛紛以自己的書法繪畫作品相贈,以示祝賀。這其中既有王樹枏、汪兆鏞、金梁、林山腴、易大庵、桂坫、柳亞子等學界前輩,也有張大千、吳湖帆、趙叔孺、鄭午昌、賀天健等書畫名家,這些人物均為中國近代學術史、書畫史上的翹楚,他們能如此垂青一名剛屆不惑的文化編輯,足以說明陸丹林有著過人的人格魅力和學識涵養。由於多年活動在外,陸丹林與家鄉產生了較大的隔膜,以至於1940年三水縣著手編撰方誌時,總纂黃祝渠以為他已去世,並將他列入了方誌的儒林傳,倒也成就了一則“活人入傳”的史壇佳話。
  陸丹林一生筆耕不輟,文章多發表在《逸經》《永安月刊》《越風》《大風》《申報》等報刊雜誌上,內容涵蓋近代文史研究、書畫鑑賞、市政建設、時政評論等。其中近代文史研究、書畫鑑賞方面的文章,多為陸丹林親身經歷或當事人口述,對研究近代革命史、文學史、書畫史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陸丹林生前曾將部分文章結集出版,分別為《革命史譚》(上海:獨立出版社,1945年)、《革命史話》(上海:大東書局,1947年)、《當代人物誌》(上海:世界書局,1947年);但大部分文章散落在各種報刊雜誌中,未經整理,近於湮沒。近年來,隨著圖書出版業的發展,陸丹林的《革命史譚》(2007年中華書局出版)、《當代人物誌》(改名為《晚清民國人物誌》,於201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世載堂雜憶續編》(陸丹林注釋,2013年海豚出版社出版)等著作陸續再版,關於他的回憶文章也零星見諸報刊。但與他近千篇的文章數量(並非全部,僅為筆者蒐集的數量)相比,對其文獻的整理程度還比較低。
  為了保存文獻,紀念先賢,筆者近年來一直致力於蒐集整理陸丹林的文章,此次將其散落於報刊雜誌和生前三部文集中的部分文章重新編排,冠名《紅樹室隨筆》。紅樹室是陸丹林的書齋,他在報刊上寫過《紅樹室瑣記》等文章——按照中國的人文傳統,以書齋名命名自己的文集非常合適。此書名也得到陸氏後人、專家組和項目資助方——佛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的肯定。
  本書所選文章僅是陸丹林的部分作品,因整理者水平所限導致的錯漏,還請讀者見諒並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