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椰子

紅椰子

紅椰子(Cyrtostachys renda),別名口紅棕、猩紅椰子、紅棒椰子,是棕櫚目棕櫚科紅椰子屬植物,常綠灌木,株高2-5米,葉柄粗壯,長超過1m。穗狀花序有2個易脫落的佛焰苞,黑色,基部帶緋紅色。原產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紐幾內亞群島、婆羅洲和泰國南部地區,我國有少量引起栽培,在海南生長良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椰子
  • 拉丁學名:Cyrtostachys renda
  • 別稱:口紅棕、猩紅椰子、紅棒椰子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棕櫚目
  • :棕櫚科
  • :紅椰子屬
  • 分布區域:原產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紐幾內亞群島、婆羅洲和泰國南部地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株高2-5米,葉柄粗壯,長超過1m。穗狀花序有2個易脫落的佛焰苞,黑色,基部帶緋紅色。
紅椰子紅椰子
莖幹叢生,細長無刺,羽狀複葉,“弓”狀全裂,裂片25-30對,線形,尾部銳尖,先端2裂,表面深綠色,背面灰綠色,葉鞘與葉柄猩紅色,花單性,雌雄同株,肉穗花序下垂,圓錐狀分歧,紅色。
穗狀花序有2個易脫落的佛焰苞,黑色,基部帶緋紅色。核果較小,橢圓形,黑色莖。佛焰花序腋生,長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於分枝上部,雌花散生於下部;雄花具萼片3,鱗片狀,長3-4mm,花瓣3,革質,卵狀長圓形,長1 -1.5cm;雄蕊6;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數枚,萼片革質,圓形,寬約2.5cm,花瓣與萼片相似,但較小。堅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頂端微具三棱,長15-25cm,內果皮骨質,近基部有3個萌發孔,種子1粒;胚乳內有1富含液汁的空腔。

生長環境

紅椰子喜光照充足、高溫高濕的生長環境,月日照時數需120小時以上,生長適溫為25-35℃,夜間氣溫不低於16-18℃,低於15℃即會死亡。最適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但在沼澤地區也能生長良好。適宜在低海拔地區生長。水分條件應為年降雨量1500-2000mm以上。

分布範圍

原產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紐幾內亞群島、婆羅洲泰國南部地區。中國有少量引起栽培,在海南生長良好。現主要集中分布於海南各地,台灣南部、廣東雷州半島,雲南西雙版納、德宏保山河口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0° 之間,尤以赤道濱海地區分布最多。其次在南北緯20°—23.5°範圍內也有大面積分布。

主要價值

紅椰子樹姿優美,葉柄及葉鞘呈猩紅色,美麗異常,適宜叢植於建築物前或草坪綠地上,為熱帶地區極為特殊的觀賞植物,遺憾的是其生長條件要求極嚴,難以在更廣的地區露地栽培,但可盆栽裝飾環境,觀賞價值極高。

栽培技術

播種或分株繁殖。播種需即采即播,種子采後2個月即失去發芽力,種子發芽適溫為25-32℃。且需要保持不低於85%的相對空氣濕度,實生苗10-15年之後葉柄及葉鞘才會出現紅色。
【分株繁殖】需要在春末夏初進行,每叢需要有5枝以上,且根系要完整。紅椰子生長緩慢,極怕寒,僅在原產地可露地栽培,其他地區一般均作為盆栽。盆栽宜用腐葉土+泥炭土等量混合併加適量基肥,栽後要保持土壤濕潤,適度遮陽直到恢復生長。夏季生長旺盛,需要每月一次追肥,以腐熟有機肥或三元複合肥料為佳。入秋後需要注意防寒保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