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因酷似桑葉,呈紅色,故而得名“紅桑”。
形態特徵
灌木,高1-4米;
嫩枝被短毛。葉紙質,闊卵形,古銅綠色或淺紅色,常有不規則的紅色或紫色斑塊,長10-18厘米,寬6-1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鈍,邊緣具粗圓鋸齒,下面沿葉脈具疏毛;基出脈3-5條;葉柄長2-3厘米,具疏毛;托葉狹三角形,長約8毫米,基部寬2-3毫米,具短毛。
雌雄同株,通常雌雄花異序,雄花序長10-20厘米,各部均被微柔毛,苞片卵形,長約1毫米,苞腋具雄花9-17朵,排成團傘花序;雌花序長5-10厘米,花序梗長約2厘米,雌花苞片闊卵形,長5毫米,寬約8毫米具粗齒7-11枚,苞腋具雌花1(-2)朵;
花梗無;雄花:花萼裂片4枚,長卵形,長約0.7毫米;雄蕊8枚;花梗長約1毫米;雌花:萼片3-4枚,長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0.5-1毫米,具緣毛;子房密生毛,花柱3,長6-7毫米,撕裂9-15條。
蒴果直徑約4毫米,具3個分果爿,疏生具基的長毛;種子球形,直徑約2毫米平滑。花期幾全年。
主要品種
金邊紅桑(
Acalypha wilkesiana 'Marginata')灌木。葉卵形,長卵形或菱狀卵形,長9-20厘米,寬4-9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或淺心形,邊緣具鋸齒,上面淺綠色或淺紅至深紅色,葉緣紅色;葉柄長4-9厘米;托葉鑽狀,長8-15毫米。雌雄花異序。花期全年。金邊紅桑由印度尼西亞的居民育成:全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均有栽培的賞葉植物。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的公園或庭園均有栽培。金邊紅桑的葉在秋、冬季變深紅色,成為美麗的“紅葉植物”。易於扦插繁殖。
產地生境
原產於
太平洋島嶼(玻里尼西亞或斐濟);已廣泛栽培於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香港、澳門、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的公園和庭園有栽培。紅桑喜高溫多濕,抗寒力低,不耐霜凍、耐高溫。
紅桑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為扦插和分株繁殖。
紅桑花後難以結成種子,以扦插繁殖為主。
扦插:春末秋初,用當年生
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於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硬枝扦插。扦插基質選用中粗河沙或新鮮黃泥,河沙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枝條剪下後,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長8-10厘米的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如果葉片過大可剪去1/2或留頂部2-3片小葉,以減少葉面水分蒸發。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後,選取上一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插穗時需注意,上方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0.5厘米處平剪,下方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1厘米處斜剪,剪口要平整,刀要鋒利,待切口的乳汁晾乾後插入沙床。
插後管理:
水分。扦插前要把苗床澆濕,以免損傷插條,扦插深度有1個節入土即可。插後要及時澆透水,使插條與土壤密合,以後正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每天噴1-2次,看土壤乾濕而定。每次噴霧大約1-2分鐘即可,或每天噴1次。
溫度。插穗生根最適溫度為25-30℃,插後約25-30天左右生根,40-50天左右可移栽上盆。如溫度低於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髮根會推遲7-10天。如低於15℃,插條易腐爛。若高於30℃,插穗上、下兩個剪口易受病菌侵染而腐爛,且溫度越高,發生腐爛的機率越大。扦插後遇低溫時,套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苗床包起來,扦插後溫度太高,需給插穗遮陰,同時進行噴霧,每天2-3次。晴天溫度越高,噴霧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霧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相對
濕度75-85%。遮陰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2-3次。
光照。扦插後光照遮掉70-80%,待根系長出後,再逐步移去遮陽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時左右除去遮陽網,第二天上午9時左右前再蓋上。上盆管理:當扦插苗根系長到3-5厘米,並發出新芽即可移植上盆。口徑為21厘米的盆,每盆種1株。上盆後需及時澆透定根水,使小苗與介質結合,種後遮蓋3-5天。因移植時根部損傷,為調節體內水分平衡,減少蒸發,需要對苗木進行摘心。
栽培技術
摘心整型:為促使植株
矮化、豐滿,需要進行反覆摘心處理。一般在幼苗長到高12-15厘米時進行第1次摘心,第2次摘心則待芽長至5-7厘米時可把頂芽摘掉,如此反覆幾次,可形成豐滿的樹冠。紅桑生長快,耐修剪,盆栽植株過高,1年可進行多次修剪,第1次修剪結合早春換盆同時結合整型修剪,去除枯枝、弱枝、病蟲枝和密枝。
澆水:一般陰雨天要少澆或不澆,夏、秋季氣溫高蒸發量大時要多澆,反之則少澆。平時注意盆內有無積水。冬季溫度較低,植株處於休眠狀態,應控制澆水,以保持盆土濕潤狀態為宜。如冬季澆水過多,會造成葉片大量脫落。
施肥:對於盆栽植株,除在上盆時添加鈣、鎂,磷拌腐熟餅肥做基肥外,生長期每個月施肥1-2次,氮肥比例增加,能促進顏色美觀。對於地栽植株,春、夏兩季根據乾旱情況,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60-100厘米開1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度為20厘米。溝內撒施有機肥再覆土,然後澆透水。入冬後開春前,按上述方法再施肥1次,但不要澆水。冬季休眠期做好控肥工作或停止施肥。
主要價值
藥用
紅桑有利濕、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可用來治療痢疾、腸炎、崩漏等症狀,也可外用於治療瘡瘍、痛疤、皮炎濕疹等疾病。
觀賞
株型優美,亦可適用於栽植在路邊、庭院、草坪、牆坦、水岸邊、綠地等處供綠化觀賞,也可作為切花、盆栽觀賞。紅桑是賞葉植物,可做為庭園植物栽培。
經濟
紅桑含胡蘿蔔素、鐵、鈣等,還可作素菜適用。
植物文化
紅桑花語為“燦爛”“燦爛如火的摯熱”。
紅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