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植物組織培養是指在無菌條件,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以及原生質體在人工配製的培養基上培養,並給予適當的培養條件,使其生長成完整植株的過程。隨著花卉組織培養及快繁技術越來越多地套用於花卉種苗繁殖生產中。同時,隨著現代花卉生產向著優質高效的方向發展,花卉市場對產品的高品質和標準化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通過標準化組培快繁技術,達到產品的高品質和標準化,同時花卉生產企業應該通過擴大生產規模,達到優質幼苗產品應時供應、按需供應,以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產品附加值,取得最大生產效益。傳統的紅掌組培快繁技術操作複雜,不適於規模化生產,且產品商品性差,市場競爭力低,因此制定紅掌組培快繁技術規程是其產業化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
編制進程
2015年,安徽農之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建立組培生產車間3000餘平方米,與阜陽師範大學、安徽科技學院、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聯合開展了紅掌組織培養及其快繁技術研究工作。
2018-2019年,通過多家單位強強聯合,突破技術難關,僅安徽農之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年產紅掌組培苗1500萬株,紅掌高檔盆栽成品花350萬株。2019年11月,項目組成立了“紅掌組培快繁技術規程”編制團隊,收集了有關資料,系統整理了已有的科研成果,汲取了安徽農之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阜陽師範大學、安徽科技學院、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生產經驗及研究成果,了解紅掌組培技術的發展動態及趨勢。
2019年11月,“紅掌組培快繁技術規程”編制小組工作召開研討會,學習了有關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指南、標準格式和有關要求,研討了標準的編寫提綱和內容,細化了各成員工作任務和工作進度。
2019年12月,編制小組召開統稿會,對第一稿標準全文進行認真審查,對存在的不足限期修改完善,同時完成了初稿的編制工作。
2020年11月27日,地方標準《紅掌組培快繁技術規程》(DB34/T 3717-2020)由安徽農之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提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
安徽省林業局歸口,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0年12月27日,地方標準《紅掌組培快繁技術規程》(DB34/T 3717-2020)實施。
制定依據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安徽農之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阜陽師範大學、亳州市金輝園林農業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科技學院、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江蘇新境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蘭偉、鄭萍、凌飛東、張遠兵、張源、胡新、劉曉艷、謝欣雨、黃才華、任傑、李輝、王先亮、徐厚剛、陳竹、高俊蘭。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範圍 | |
---|
2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術語和定義 | |
---|
4組培設施 | |
---|
5培養基配製 | |
---|
6愈傷組織誘導培養 | |
---|
7愈傷組織分化培養 | |
---|
8繼代增殖培養 | |
---|
9生根培養 | |
---|
10煉苗 | |
---|
11組培苗分級 | |
---|
12檔案管理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紅掌組培快繁技術規程》(DB34/T 3717-2020)規定了
紅掌(
Anthurium andraeanum)組培快繁的組培設施、培養基配製、愈傷組織誘導培養、愈傷組織分化培養、繼代增殖培養、生根培養、煉苗、組培苗分級、檔案管理。該標準適用於紅掌組培育苗生產。
引用檔案
參考資料:
實施建議
建議安徽省林業局標準化管理部門印發該標準,進一步引導花卉生產企業深化對花卉標準化養護技術的認識,鼓勵和促進相關技術的進一步研發和套用,從而實現盆栽花卉的高品質和標準化,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產品附加值。
意義價值
《紅掌組培快繁技術規程》(DB34/T 3717-2020)對於促進安徽省花卉產業的迅速發展及花卉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盆栽紅掌市場供應,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標準對紅掌組培快繁及生長習性相近花卉的生產管理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