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寺堡區移民文化遺址公園位於吳忠市紅寺堡區新莊集鄉境內,保護區規模涵蓋原同心縣新莊集鄉整體搬遷至紅寺堡灌區後遺留的村落。在方圓60平方公里內,遺留下來的廢棄院落近7000處,房屋近8200間,窯洞和羊圈近萬處。
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移民舊居,磨盤體驗區,感恩廣場,價值意義,
發展歷史
2010年,紅寺堡區人民政府主要領導調研移民舊址時指出,移民舊址是紅寺堡生態扶貧移民輝煌巨變的見證,是儲存移民民眾發展記憶、展示移民工程造福人民的有力見證,作為一種不可多得的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要保留下來,並向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出了《關於立項保護吳忠市紅寺堡移民舊址的請示》(紅政發〔2010〕78號),提出解決移民舊址修復和設定圍欄、界碑等基礎設施建設經費1000萬元,自治區人民政府未予立項。
2013年,自治區旅遊局相關領導來紅寺堡調研時指出,移民舊址作為一道獨特的歷史景觀,在寧夏絕無僅有,蘊藏著極大的旅遊開發潛力,要儘可能的保留下來。
經紅寺堡區文化體育旅遊局申請,2014年紅寺堡區財政局下達移民舊址保護經費80萬元,用於移民文化遺址公園的保護。
為切實推進移民舊址保護工作,2015年4月,紅寺堡區文化體育旅遊局召開局務會議研究決定,按照先易後難、應保盡保的原則對環羅山地區保存相對完整的村落舊址進行立碑保護,經實地勘察後,確定了26個保護舊址,因關口、朱莊子、新莊集3箇舊址靠近紅關公路,完整度較高,決定樹立大保護碑,其餘23箇舊址均樹立小碑,並決定在關口遺址修復部分房屋和窯洞、平整部分院落供人參觀。
2017年,根據《吳忠市紅寺堡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綠盾2017”專項行動責任清單的通知》精神,紅寺堡區文化體育旅遊局承擔清理在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的移民舊址的任務,應整治清單共19處,實際清理舊址16處(關口、新莊集、朱莊子3處舊址僅將殘垣斷壁和塌陷房屋牆體清理,其餘部分經協商後予以保留),剩餘不在羅山保護區範圍內且立碑保護的舊址全部保留。
2021年紅寺堡區文化旅遊體育廣電局秉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現已對這一獨特的歷史景觀進行規劃和開發。開展永久性遺址保護,開發移民文化遺址公園。有限度地修復移民文化遺址公園所在區域的部分院落、窯洞作為對紅寺堡移民開發建設與發展、移民生活新舊對比的歷史見證,主要修復馬萬堂舊居、馬自興舊居、馬自俊舊居三處院落,通過收集舊物報紙、農用工具、廚房用具等對這三家進行高度復原,同時進一步平整院落、修復水窖、保護樹木、加強綠化,修建感恩廣場一座、網紅橋一座、開發體驗項目——磨盤體驗區、加固游擊隊地道等使之成為區內一處可觀、可賞、可感的人文景區以及現代紅色教育、感恩教育基地。
主要景點
移民舊居
移民文化遺址公園內現修復院落三處,分別為馬萬堂舊居、馬自興舊居、馬自俊舊居。除恢復房屋建築外貌還對屋內設施高度還原,更能展現移民前的移民真實生活。
磨盤體驗區
磨盤體驗區擺放的磨盤與移民前人們用的沒有區別,設定磨盤體驗區是為了讓遊客體驗移民前的艱苦生活,以及感念易地搬遷給我們帶來的美好生活。
感恩廣場
感恩廣場居於景區中央廣場處,背靠羅山,面朝移民新村,是紅色教育、感恩教育基地。
價值意義
紅寺堡區移民文化遺址公園與紅寺堡灌區隔遠相望,相互映襯,構成一道獨特的歷史景觀,蘊藏著極大的原始村莊文化元素。是紅寺堡生態扶貧移民輝煌巨變的歷史見證,保留著移民民眾對故鄉的記憶,是一筆儲存發展記憶、見證滄桑巨變的移民文化財富。作為一道獨特的景觀,是寧夏開發旅遊和拍攝影視作品極為難得的人文景區。
作為全國最大的易地單體生態扶貧移民集中安置區,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臨紅寺堡區考察,體現了對移民民眾的關懷,譜寫了新時代紅色文化,“共產黨好,黃河水甜”是紅寺堡二十三萬移民民眾的心靈呼聲,成為飄蕩在紅寺堡上空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