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七里坪境內的革命舊址分布廣泛,文物種類齊全,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不少地方在中國革命鬥爭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包含有無數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一九八八年,七里坪革命舊址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含有37處重要的文物點,這些都是對廣大青少年及中小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也是當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勝地。
發展簡史
紅安縣原名
黃安縣,七里坪位於紅安縣北部,大別山南麓,鄂豫兩省交界處。境內高山丘陵起伏連綿,既是鄂豫之咽喉,又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大革命時期,這裡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運動,“八七”會議後,黨在這裡領導了黃麻起義和工農武裝割據。
1927年11月13日,大別山南麓的農民自衛軍發動了著名的“黃麻起義”,攻占黃安縣城,成立“黃安縣農民政府”。當地一位書法家即興揮毫寫下對聯—— “痛恨綠林兵假稱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復黃安縣試看碧雲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正是在這副對聯中,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第一次被稱為“紅軍”。
從“黃麻起義”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區一直紅旗漫捲,紅星閃耀,成為中國革命的搖籃。1930年3月,鄂豫皖邊特委成立。從此,地處中原、橫跨三省的大別山蘇區連成一片,紅安縣七里坪鎮更被改名為列寧市,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成為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走在今日的七里坪長勝街,人們依稀可以感受到當年的革命盛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指揮部、鄂豫皖蘇維埃銀行、列寧市經濟公社、七里坪革命法庭、鄂豫皖中西藥局……古樸的街道兩側,靜靜地排列著這些革命的遺蹟,默默地堅守著歲月的滄桑,展示著70多年前的人民共和國雛形。
歷史名人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在勝利的歡歌聲中,大別山區革命風潮風起雲湧,工農子弟紛紛走進革命的洪流。這裡不僅組建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三支主力紅軍,還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走出了王樹聲、許世友、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400多位戰功赫赫的將軍。
小小的紅安縣是赫赫有名的“中國第一將軍縣”,徐向前元帥親自題字——“兩百位將軍同一個故鄉”。與紅安縣山水相連的麻城市,共誕生了126位省部級幹部,僅1955年授銜的將軍就有28位。一個地僻人稀的乘馬崗鄉,就有數萬人揮刀上馬,打拚出14位共和國將軍,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將軍鄉”。
在這些輝煌數字的背後,是革命者的鮮血和生命。革命戰爭年代,僅紅安、麻城兩縣市就有28萬多人死於戰火,許多鄉鎮成為“無人區”,登記在冊的烈士就多達3.5萬人……硝煙散去,戰痕猶在。
紅色旅遊
今天,110多處革命遺蹟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紅安、麻城等大別山鄂豫皖根據地老區縣市,踏上從“革命紅縣”、“政治名縣”走向“小康之縣”、“經濟強縣”的新征程。
儘管老區脫貧的路途漫漫,老區人民脫貧的步履卻堅定不移。經過長期努力,大別山老區面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麻起義的策源地和集結地、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紅安七里坪。列寧國小,是參觀的第一站。 在裡面七里坪革命陳列館,陳列著當時鼓舞革命鬥志、震破敵膽並流傳至如今的歌謠:小小紅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步走在長勝街上,我們參觀了打響黃麻起義第一槍的七里坪工會和鄂豫皖蘇維埃銀行,鄂豫皖紅軍中西藥局,列寧市經濟公社,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指揮部,七里坪革命法庭等。
七里坪鎮現有紅四方面軍成立紀念碑,上面刻有當年任總指揮的徐向前元帥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誕生地”的碑文,有董必武同志題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文的七里坪革命烈士紀念碑,有方毅同志任主任時的中央湖北省委抗日軍政學校舊址。七里坪有革命遺址遺蹟40多處,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七里坪鎮七里客運站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