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圓尾鸌

紅圓尾鸌

鸌形目動物,每窩產卵1(稀2)枚,卵產於地面上或地面凹陷處和裂縫中。雙親共同照料幼雛,並於幼雛長成羽毛前一周左右離去,幼雛靠體內貯存的脂肪完成發育,在非繁殖期,漂泊在大海上,以烏賊和小魚為食。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極危(CR)。

基本介紹

名稱類別,分布範圍,特徵,同屬物種,

名稱類別

【命名時間】Giglioli and Salvadori, 1869
紅圓尾鸌(分布圖)紅圓尾鸌(分布圖)
【英文名稱】Magenta Petrel, Chatham Island Taiko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鸌形目鸌科

分布範圍

分布於紐西蘭。

特徵

主要特徵為羽毛豐厚,上體色深,下體色淡,翅長,尾短呈楔形,足有蹼,嘴彎鉤狀。在非繁殖期,漂泊海上,以烏賊、小魚和軟體動物為食;僅在繁殖期回岸邊。

同屬物種

鸌科Procellariidae有12屬72種。全世界包括兩極均有分布,以溫熱帶特別是南太平洋地區為多。小型鸌類,與海燕相似而體型較大,一般體長50厘米,翼較長。鼻孔背位,左右分離。常於大海低空逐浪飛行。以小魚、烏賊和甲殼動物等無脊椎動物為食,有些種常跟隨船隻捕食死魚和人拋棄的食物殘渣。巨鸌Macronectes giganteus體長90厘米,翼展超過200厘米,是鸌科中體型最大者,體有惡臭,營巢於南極圈和亞南極海域的島嶼,以各類活的和死的動物為食,並大量捕食多種群居海鳥的幼雛。我國有5屬8種,如灰鸌Puffinus griseus、曳尾鸌Puffinus pacificus等。
紅圓尾鸌紅圓尾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