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冠啄木鳥指名亞種

紅冠啄木鳥指名亞種

紅冠啄木鳥指名亞種(學名:Melanerpes rubricapillus rubricapillus)是紅冠啄木鳥的亞種之一,屬中型鳥類。頭大,頸較長,嘴強硬而直,呈鑿形,舌長而能伸縮,先端列生短鉤;腳稍短,具4趾;尾呈楔狀,羽乾堅硬富有彈性,在啄木時支撐身體。可以在樹上鑿孔鉤蟲,它的嘴巴又長又尖又硬,能一直插進堅硬的木質部,舌頭又長又細,長了許多倒刺,表面布滿一層粘液,可以準確無誤地把害蟲鉤出來。主要吃隱藏在樹幹內部蛀食的天牛、透翅蛾、吉丁蟲等害蟲。被稱為“森林醫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冠啄木鳥指名亞種
  • 拉丁學名:Melanerpes rubricapillus rubricapill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鴷形目
  • 啄木鳥科
  • :Melanerpes屬
  • 紅冠啄木鳥
  • 亞種:紅冠啄木鳥指名亞種
  • 命名者及時間:Cabanis, 1862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紅冠啄木鳥指名亞種:體長22厘米,嘴強硬而直,呈楔形,鳥喙具有鑿子一樣的尖端,鼻孔裸露;角舌骨延成環帶狀,兩側自咽喉繞過枕部至上嘴基。舌長而能伸縮,先端列生短鉤;腳稍短,具4趾;初級飛羽9片。頭骨為蜥齶型,鋤骨被一些成對的骨片所代替,頜齶骨細小遠離兩側,胸骨後端每側有2切刻,胸骨柄分叉。腿肌肉缺棲肌和副股尾肌;尾呈楔狀,尾羽大都12枚,羽乾堅硬富有彈性,在啄木時支撐身體。
紅冠啄木鳥指名亞種紅冠啄木鳥指名亞種
黑冠與白色臉頰形成鮮明對比,背部和翅膀黑色,上面布滿污白色斑點。下體通常是污白色。只有雄性紅冠啄木鳥的後枕處有一塊很小的紅色羽毛,這簇羽毛很少能看到,被認為類似於帽章。

生活習性

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主要生活在松樹林中,也出現於林緣和疏林。是一種很勤奮的小鳥,工作時在樹幹上不時的上下移動,沿樹枝頻繁不斷的變化樹木,呈現出偏好較大的樹木的特點。它使用鑿子一樣的鳥喙撬開樹皮塊,搜尋下面的昆蟲,有時也會下降到森林的地面,在短距離的過程中,留心落在林地上的樹皮碎片中蟲子的蹤跡。
啄木鳥有極為高超的捕蟲本領,它的嘴強直而尖,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也能啄開堅硬的木質部分,它的舌細長而柔軟,能長長地伸出嘴的外面,還有一對很長的舌角骨,圍在頭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彈簧作用,舌骨角的曲張,可以使舌頭伸縮自如,舌尖角質化,有成排的倒須鉤和粘液,非常適合鉤取樹幹上的昆蟲及幼蟲。如果發現樹幹的某處有蟲,就緊緊地攀在樹上,頭和嘴與樹幹幾乎垂直,先將樹皮啄破,將害蟲用舌頭一一鉤出來吃掉,將蟲卵也用粘液粘出。當遇到蟲子躲藏在樹幹深部的通道中時,它還會巧施“擊鼓驅蟲”的妙計,用嘴在通道處敲擊,發出特異的、使害蟲產生恐懼的擊鼓聲,使害蟲在聲波的刺激下,昏頭轉向,四處竄動,往往企圖逃出洞口,而恰好被等在這裡的啄木鳥擒而食之。它們一般要把整株樹的小囊蟲徹底消滅才轉移到另一棵樹上,碰到蟲害嚴重的樹,就會在這棵樹上連續工作上幾天,直到全部清除害蟲為止。

分布範圍

分布於哥斯大黎加西南部,東到哥倫比亞北部和足部、委內瑞拉(南部除外)、多巴哥、蓋亞那西部和蘇利南海岸。

繁殖方式

紅冠啄木鳥的生活與其他北美啄木鳥差別很大,其獨特之處在於它們是一種社會性的鳥,以聚2到5隻生活在一起。每個家庭組棲息在一起,一般是古松樹的樹洞空腔里,這些大樹的樹齡往往超過100年。雌鳥每年4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在樹洞中產卵,每窩產2枚,家庭組的所有成員捉蟲幫助哺育小鳥。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