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兵圍攻廣州

紅兵圍攻廣州

紅兵圍攻廣州是清朝1854年6月紅兵受太平天國起義影響發生在廣東省的民間起義運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兵圍攻廣州
  • 發生時間:1854年6月 
  • 發生地點石龍
  • 主要人物:東莞天地會首領何,陳開,李文茂、甘先等,陳顯良等
  • 所屬年代:清朝
  • 參戰方:清軍、天地會義軍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結果,

事件背景

在太平天國起義的影響下,鹹豐四年(1854)6月,東莞天地會首領何六等率眾在縣屬石龍起義,揭開了廣東省城附近天地會起義的序幕。7月,佛山天地會首領陳開在石灣附近的大霧岡起義。隨後,李文茂、甘先等在廣州北郊佛嶺市(今新市)、陳顯良等在城東燕塘、林隆等在省河南岸相繼聚眾起義。各路起義軍號稱二三十萬人,實際有十餘萬人。他們或頭裹紅巾,或腰纏紅帶,自稱紅巾軍、紅兵或洪兵。紅兵沒有統一和正規的編制,部隊裝備除部分鳥槍、火炮外,大部分為刀矛等冷兵器

事件經過

從7月開始,陳開、李文茂等互相聯絡,開始了圍攻廣州的作戰。兩廣總督葉名琛、廣東巡撫柏貴等因城內兵力空虛,立即關閉城門,並採取相應措施。廣東當局下令將派至與桂、湘、贛交界地區的綠營4000餘名調回省城,與在城八旗兵1300餘名協防炮台及水陸要隘;令各地豪紳迅速組織團練,並從外縣招募鄉勇、增添戰船、水勇炮勇,守城兵力增至5萬餘人;向朝廷請求從福建、湖南等省調兵來粵會剿;組成以行商伍崇曜為首的籌餉局;又要求港英當局出兵相助。在軍事部署上,以城北為重點,其次為城東與城西,加強各炮台的守衛。以道員沈棣輝督軍守城。紅兵雖四面圍城,但圍而不死,廣東當局通過水路獲得西方殖民者的幫助,軍民需用物資可源源不斷運入城內。
當紅兵雲集之際,為先發制人,葉名琛於18日派副將崔大同、游擊洪大順率3000綠營兵攻打江村,李文茂等設伏以待。清軍行至佛嶺市附近,忽遇大雨,火器無法使用,被埋伏的紅兵衝殺,崔、洪等被殺死,所部大量被殲,余者潰散。紅兵在此役中繳獲軍資甚多。但20日陳開等分三路攻城,卻被清守軍擊退。26日,清軍5000人進攻牛欄岡,紅兵一面正面反擊,另方面派千餘人迂迴到清軍側背攻擊,大敗清軍,追至三元里。葉名琛乃採取“以守為戰,嚴密設防”的方針,依託堅城、炮台進行防禦作戰。
從8月上旬至9月初,紅兵多次組織攻城作戰,但一再受挫。清軍得到團練及伍崇曜所雇洋槍隊的支持。9月7日,清軍分三路進攻燕塘紅兵駐地,占領燕塘後,追至新造、佛嶺。東路目標達到後,葉名琛即集中東、北兩方面的部隊,進攻北路,其方針為“先分其勢,復截其援”,然後“逐一剿洗”。至11月3日,牛欄岡、佛嶺市、蕭岡、龍潭觀等重要據點被清軍逐一攻占,紅兵餘部退往石井、石門等處。這樣,清軍便集中兵力進攻西路,鹹豐五年(1855)1月中旬,石井、石門以及附近各鄉的紅兵先後被擊敗。李文茂部轉移至南海九江;何六、甘先等則退往韶州,後又退入湖南。3月,紅兵向西、向北轉移,陳開、李文茂進軍廣西,陳顯良、甘光在粵北活動,廣州周圍的紅兵活動便被鎮壓下去了。

事件結果

廣州解圍之後,葉名琛下令,“凡昔通匪者,吏民格殺勿論”,廣州一地便被屠殺了十餘萬人。在鎮壓過程中,廣東當局為了自身的利益,竟不惜與英國殖民主義者相勾結,留下了可恥的一頁記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