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故居

紀曉嵐故居

紀曉嵐故居(Ji Xiaolan's Former Residence),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珠市口西大街241號,原為雍正朝兵部尚書陝甘總督岳鐘琪宅第,清雍正十三年至清乾隆十八年(1735—1753年)、清乾隆三十七年至清嘉慶十年(1772—1805年)大學士紀曉嵐在此居住62年,2001年11月30日作為紀曉嵐故居紀念館對外開放。。

紀曉嵐故居坐北朝南,共二進院落。第一進有廣亮大門、正房、倒座房,正房五間,七檁勾連搭加前廊一步,南立面為民國初年修繕時建的中西合璧形式裝修。屋頂為鏤空女兒牆,門窗為拱券形成,上雕精美圖案。閱微草堂為二進院正房,五間,前接勾連搭抱廈三間,硬山合瓦屋面。內有北京最古老的紫藤蘿和海棠樹,傳為是紀曉嵐親植。現故居平面布局已改動,但主體建築尚存。

2003年12月11日,紀曉嵐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3月27日,中共河北省委秘密聯絡站(紀曉嵐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紀曉嵐故居
  • 外文名:Ji Xiaolan's Former Residence
  •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區珠市口西大街241號
  • 所處時代:清朝
  • 占地面積:570 m
  • 保護級別: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一進院,二進院,文物遺存,歷史文化,相關人物,藝文,閱微草堂筆記,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清雍正年間,此處為兵部尚書陝甘總督岳鐘琪宅第。
民國十三年(1924年),北京國民議會籌備處在紀曉嵐故居成立。
民國十七年至二十年(1928—1931年),劉少白居住於紀曉嵐故居,時稱劉公館。民國十八年(1930年),劉公館成為中共中央與河北省委的秘密聯絡站。民國十九年(1931年),梅蘭芳余叔岩李石曾張伯駒等在劉公館成立北京國劇學會。
1950年後,紀曉嵐故居被北京市宣武區黨校使用。
1958年10月1日,紀曉嵐故居改為晉陽飯莊
2001年11月30日,紀曉嵐故居進行修繕,作為紀曉嵐故居紀念館對外開放。

建築格局

紀曉嵐故居占地面積570平方米,坐北朝南,共二進院落。第一進有廣亮大門、正房、倒座房,正房五間,七檁勾連搭加前廊一步,南立面為民國初年修繕時建的中西合璧形式裝修。屋頂為鏤空女兒牆,門窗為拱券形成,上雕精美圖案。閱微草堂為二進院正房,五間,前接勾連搭抱廈三間,硬山合瓦屋面。內有北京最古老的紫藤蘿和海棠樹,傳為是紀曉嵐親植。現故居平面布局已改動,但主體建築尚存。

主要建築

一進院

第一進院現存過廳式正房三間,後出廊,雙卷勾連搭形式,兩側接過道門各一間,正立面(今臨街立面)為民國初年修繕時所建中西合璧式裝修,拱券門窗,上作磚雕裝飾,頂部為鏤空女兒牆。正房前有紫藤一株,為紀曉嵐親手所植。

二進院

第二進院現存正房五間,前出抱廈三間,為閱微草堂。東西原有廂房各三間,現已拆改為遊廊。院內各房均有抄手遊廊相互連線。有海棠一株,為紀曉嵐親手所植。

文物遺存

紀曉嵐故居門前盤繞著一株紫藤,已有三百餘年樹齡,是國家一級古樹。前院的紫藤,後院的海棠,均為紀曉嵐親手種植。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紀昀(1724一1805年),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河間府崔爾莊人,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官至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清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卒,謚曰文達。紀曉嵐一生主要功績是領銜編纂《四庫全書》,同時還寫出了200卷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它們成為中國現存較重要的史籍。

藝文

駝峰熊掌豈堪夸,貓耳撥魚實且華。四座風香春幾許,庭前十丈紫藤花。——老舍

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說。該書主要搜輯當時年代前後的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流傳的鄉野怪譚。與《聊齋志異》並稱為清代短篇文言小說的雙璧。《閱微草堂筆記》的取材,一是來自於紀曉嵐本人的親身經歷和耳聞目睹,二是來自於他人提供或轉述的材料。是紀曉嵐晚年在紀曉嵐故居中創作的重要作品。

文物保護

2003年12月11日,紀曉嵐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3月27日,中共河北省委秘密聯絡站(紀曉嵐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紀曉嵐故居北京市西城區珠市口西大街241號。
紀曉嵐故居

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5、48路,在虎坊橋路口東站下車前往。
  • 捷運
北京市內乘坐捷運7號線,在虎坊橋站下車前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