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
- 初稱:鴨涌河公園
- 簡稱:中山公園
- 面積:約57萬平方米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園內設施,圖書館,其他設施,歷史故事,交通信息,
地理位置
澳門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位於澳門半島的西北角,隔青洲鴨涌河與珠海市拱北相望,是1999年為紀念中山先生而建的。在公園的入口處矗立著孫中山先生的全身銅像,基座周圍花團錦簇,落英繽紛。中山先生右手拄著手杖,左臂挽著大衣,銅像背依故鄉香山,目光注視澳門。
歷史沿革
公園原址為1983年前是垃圾堆填區,其後於1987年開闢修建為公園,作為環保試點。初落成時,以鴨涌河公園命名。其後於1990年豎立孫中山銅像,澳葡政府正式將公園命名為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在1996年,公園增設了題名為“永遠的握手”的大型鋼雕塑,紀念中國與葡萄牙之友誼。“永遠的握手”設計意念為:見證中葡的友好關係和澳門人民的諒解,並以互相握手表示中葡友誼的延續。
園內設施
圖書館
圖書館全名為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黃營均圖書館,名字以捐資興建者秘魯華僑黃營均命名。圖書館於1996年4月26日正式開幕,藏書約5000冊。圖書館分兩層,上層為成年閱覽室,下層為兒童閱覽室。
開放時間:早上8:00 至 晚上8:00。休館:逢星期一。
其他設施
燒烤區、游泳池、健康徑、溫室、鳥籠、餐廳。
歷史故事
澳門不僅是孫中山早年行醫的地方,也是孫中山“反袁討龍”的陣地。1912年、1913年,孫中山兩次訪問澳門。1914年,孫中山將得力助手朱執信派往澳門,設立“討袁”秘密機構,領導“反袁討龍”運動,並積極籌款和購買軍火。澳門歷史學會理事長陳樹榮指出,為了提防暗算,朱執信等革命黨人在澳門深居簡出,行動極其秘密,通訊聯絡時常變動。為求隱蔽,甚至隆福新街紅燈區的某間妓寨,也被用作交換情報、秘密碰頭的地方,並得到一位名叫金仔的妓女支持,變賣金飾贊助革命經費。1919年,孫中山再派孫科來澳門,以特派員身份開設辦事處,發動廣東陸海軍起義,驅除桂系軍閥。
交通信息
新福利巴士:5、6、8A、9、9A、28B、28C號。
澳門公共汽車:10、10A、12、17號。
開放時間:上午6:00 - 晚上11:00。